《姊妹,賣冬瓜!》,一部由嫁來台灣的新移民女性以自己的角度、彼此的力量共同完成的紀錄片,12月4號於台北光點進行首映及座談。會中邀請到拍攝本紀錄片的南洋台灣姐妹會成員、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教授關曉榮、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夏曉鵑、移民署署長謝立功及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等人共同對本紀錄片與現場民眾進行討論。

勇敢站出來為自己發聲

  《姊妹,賣冬瓜!》講述的並不是賣冬瓜的故事,「賣冬瓜」取自泰文「不要怕」的諧音,紀錄的是新移民女性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爭取權益的歷程。片中的南洋姐妹們從原本害怕上街頭拋頭露面,到勇於站出來為自己發聲,自這個過程中,逐漸擺脫夫家及社會大眾的負面眼光,願意主動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她們想要告訴所有新移民女性,「姊妹,不要怕!」

  這部紀錄片別具意義的地方在於,全程由新移民自行拍攝及剪接,沒有所謂的導演,而是由南洋姐妹會成員集體創作。夏曉娟說,這個紀錄片除了透過自行拍攝讓姊妹們看到自己的成長歷史,更希望鼓勵其他新移民女性勇敢站出來,不要害怕。《姊妹,賣冬瓜!》一片,要向最早在台灣關心新移民議題的成露茜教授致敬,更期望本片除了喚醒大眾對新移民權益的重視,也能種下未來改變的種子。 

  如同影片中所紀錄的,南洋台灣姐妹會就像新移民女性在台灣的娘家,給予她們心靈上的力量。自2003年成立以來,南洋台灣姐妹會致力於倡議新移民法案的修法(如降低財力證明),更時常上街頭為爭取權益奔走。夏曉娟說,很多人會質疑新移民的爭權行動是不是背後有人在操縱,或者把這些行為歸因於新移民可能受過較高的教育,外界對新移民的不了解使得她們備受誤解。然而,新移民女性飄洋過海嫁來台灣,為的只是單純想要過更好的生活。由於長久以來的行動難以獲得外界認同,2008年開始,南洋姐妹會計劃藉由「文化」的方式讓外界認識新移民,其一是成立劇團,另一個就是拍攝紀錄片。

自己拍攝、製作紀錄片

  參與紀錄片製作的南洋台灣姊妹會成員洪滿枝說,這部紀錄片帶給她許多的感動與值得,感動的是紀錄片拍攝及製作的過程是所有姊妹共同參與、互相體諒的珍貴經驗,自己也在拍片的過程中變得更勇敢,從前會因為先生的反對而不敢在爭取權益的街頭活動上露臉,現在則是勇於站出來發聲。而讓她感到值得的是,這部片凝聚了大家的力量,讓姊妹們變得更勇敢,同時也讓台灣人更了解新移民。負責旁白的姊妹會成員洪金枝說,看著影片有如看到從前的自己,而影片中一個個感人的生命故事,讓她看到了新移民女性勇於克服困難、用微笑面對未來的樂觀與堅強。

  「從影片中,看到了現代婦女身上越來越少見的寬容」關錦榮說。這些新移民女性經歷了台灣經濟發展下的傲慢及委屈,而寧可隱藏自己的身份,默默為家庭付出。她們從前是無聲的一群,卻有著寬容的心及堅強的生命力。這部紀錄片即使質樸,卻深深地撼動了所有人。關錦榮提到自己看過許多紀錄片,但覺得,有時候技術的純熟反而遮蓋了人的力量,而正是這樣由新移民親手打造的紀錄片,更能讓人感受到她們不斷向上的旺盛生命力。

相關連結:

姊妹,賣冬瓜預告短片

客家新聞雜誌207集 姊姊妹妹「賣冬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