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一日日本東北地方宮城縣外海發生地震規模9級的強烈地震,在幾小時內因強烈地震引發巨大海嘯,衝擊太平洋沿岸地區,造成超過上百人死亡,上千人失蹤。東京市區由於地鐵停擺,上萬人只能徒步返家,有多處地方因地震造成大火,宮城縣與岩手縣諸多沿岸鄉鎮因受到強烈海嘯侵襲,許多城鎮夷為平地。福島縣的核能電廠則因為海嘯侵襲導致反應爐熔解,已造成輻射外洩事件。綜觀本次太平洋地震災難受損程度及規模,遠超過於一九九五年的阪神地震,目前傷亡人數仍然在不斷攀升。

面對災難 日本的新聞表現

  日本唯一的全國性公共媒體NHK於強震發生後,開始中斷正在播映的節目,改以播報震災的特別節目,其他地方性商業電視台也是採取一樣的模式(日本沒有24小時新聞台),節目開始以跑馬燈方式隨時提供最新的災情狀況,中央畫面則是播出空中自衛隊在空中拍攝到的,海嘯席捲沿海鄉鎮的畫面。畫面中呈現海浪將海中大船捲上陸地,以及將房屋、汽車全部吞噬的驚悚畫面。雖然畫面令人怵目驚心,但是新聞播報員始終以冷靜、平穩的語調播報,將最新的消息呈現給觀眾。

  另一方面,日本內閣政府、自衛隊、消防單位以及各級單位也立刻在救災後啟動防災機制,日本首相菅直人在記者會中呼籲國民要冷靜地行動,官房長官也陸續針對各項救災事宜提供說明。東京都的各級學校提供場地作為避難所,提供因地鐵停駛無法回家的民眾休息場所,許多便利商店也免費提供災區物資,NTT電信也提供公共電話可以免費使用,使大多數因為手機斷訊無法第一時間聯絡家人的民眾可以打電話回家報平安。

  在畫面中呈現的災民沒有激動的哭喊畫面,也沒有記者為了搶畫面阻擋救援。一切的救災都在井井有條中有效率地執行,連路上排隊等打電話的民眾、等著進便利商店領取免費物資的民眾,在地鐵站等待地鐵恢復通車的民眾,即便是因地震影響全部塞在高速公路上的車輛,都出奇地有秩序。

  日本這個國家給我們上了一課,即便面對天災頻仍的環境,日本人用充足的準備、進步的地震預警科技、有效率的疏散以及守秩序、冷靜的行為,來實踐一個與自然災害並存的國家應有的表現。

台灣的災難新聞處理

  地震發生當時,媒體焦點仍然都還集中在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宣布競選總統的新聞,一直到了下午才開始播報日本的地震新聞,但令人傻眼的是,媒體是將地震的消息搭配好萊塢電影「2012」的畫面,然後以聳動的標題,彷彿在電影中才能看見的畫面如今在真實世界上演這樣的興奮感來包裝日本的地震新聞。

  隨後,各家新聞台紛紛由網路上取得一小段來自日本最新的空拍畫面,於是部分主播便以口述、看圖說故事的方式開始各憑本事地詮釋他們所看見的畫面,原本在NHK出現的災情畫面,被若干家的主播捕風捉影、加油添醋,就連本來NHK沒有播報的內容也不免被媒體自行揣測。

  此外,讓人驚訝的是,面對日本發生的嚴重地震,我們沒有看到媒體引以為鑑,以專題的方式來檢驗台灣的防災機制應變能力、防災教育的推行、以及政府各級單位面對重大災害時防救機制的執行效率;媒體反而是一窩蜂地討論起「超級月亮」的現象是否與近日一連串大規模的地震發生有關,洋洋灑灑整理出一串超級月亮出現時必有重大災害的年表,甚至還找命理專家評論,然後再由天文專家出面駁斥相關的可能性。

  然後這樣一則不痛不癢,不知到底要歸類為「鄉野奇譚」還是「科學趣聞」的新聞就完成了。我不知道閱聽人到底能夠從這樣的新聞中獲得什麼滿足?

  同樣位在環太平洋板塊交界地與颱風頻仍的區域,我們所面對的重大天災的機率實在不比我們的近鄰日本要低多少,但是像日本這樣的救災機制的落實(在日本的留學生網友證實,日本的地下室都儲備緊急乾糧與飲水,而且是定時更換,不可能有過期之虞)、防災教育的普及(日本的中小學校都有準備緊急的地震安全頭墊,兩層樓以上校舍都有緊急滑梯供學生疏散),以及災難發生後媒體所展現的高度專業(而非加上配樂做成災難電影一般消費的新聞),台灣要能齊頭並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然而就最近環太平洋地震帶頻頻發生重大地震的頻率而言,我們剩下的時間可能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