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國語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國語六上,第五單元「媒體與報導」,第十三課「不同角度看報導」
南一版國小社會六上,第三單元「說話的藝術」,第十課「語言與智慧」

五、對應能力指標:
    國語
2-5-7-2能應用組織結構的知識(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閱讀。
2-10-10-2能夠思考和批判文章的內容。
3-2-10-6能依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測和下結論。
3-4-1-1能廣泛閱讀課外讀物及報刊雜誌,並養成比較閱讀的習慣。

六、主題:比報(下)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100.03.01聯合報頭版、A4版
100.03.01中國時報頭版、A2版
100.03.01自由時報頭版、A3版

八、教學目標:
1.瞭解比報的意義。
2.學習比報的技巧。
3.操作比報的流程。
4.發現媒體報導的差異。

九、教學重點建議:
0.教學準備:
①準備100.03.01聯合報頭版及A4版、中國時報頭版及A2版、自由時報頭版及A3版,張貼在教室布告欄,請學生課前閱讀。
②預先開啟漢聲電台聲音資料庫「新聞小學堂」100/03/12節目(漢聲電台首頁→聲音資料庫→隨選音訊→節目列表→新聞小學堂→查詢→比報1)。

1.收聽漢聲電台「新聞小學堂」100/03/12節目中的廣播劇。

2.複習比報技巧:
①閱讀至少兩家以上的報紙,以補一家的不足。
②比較同一件事在不同家報紙版面的順序、位置,由此可知報社對這個事件的重視程度。
③如果都在同一版,可比較佔版面的大小,也可知道報社對這個事件的重視程度。
④如果同樣都以一整版報導,可以依序比較:
★照片—從照片的大小、內容,可以發現記者對讀者的引導。
★標題—從標題內容,可以發現記者對讀者的引導。
★內文—閱讀完內文,再對照只看照片、標題時對事件的想像,通常會發現有所差異。引導討論:

3.展示100.03.01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的頭版,針對三大報對前一天(100.02.28)二二八相關新聞的報導,請學生進行比報,並發表比較後的發現。
(聯合報頭版完全沒有出現;中國時報只出現一張馬總統鞠躬道歉的照片與圖說;自由時報則有將近半版圖文報導二二八大遊行)

4.老師歸納:從頭版比較結果可以發現,自由時報比較重視二二八的相關新聞,用了半版的份量試圖在第一時間讓讀者注意;中國時報和聯合報則刻意輕描淡寫,前者只放了一張照片,後者更是完全不提,反倒是用了半版在報導奧斯卡金像獎的得獎名單。

5.展示100.03.01聯合報A4版、中國時報A2版、自由時報A3版,統計三大報除了頭版外,在第一疊報的內頁中,用了多少版面報導二二八相關新聞,並發表比較結果。
(中國時報的A2版、自由時報的A3版,都是全版的相關報導,反而是聯合報直到A4版才發現有二二八的相關新聞,而且只用了不到四分之一的版面)

6.老師歸納:以量化的方式比較,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對二二八相關新聞的重視程度不相上下,因為一翻開報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A2和A3版;聯合報再次呈現刻意迴避二二八相關新聞的情況,退到A4版才報導,而且篇幅份量與其他兩家報紙有極大的落差。

7.展示100.03.01中國時報A2版、自由時報A3版,兩報的二二八相關新聞同樣位於顯著位置且用全版的篇幅,因此引導學生再依以下問題進行質化分析並發表比較結果:
①最顯眼的照片是什麼內容?
②其他照片是什麼內容?
③最顯著的標題敘述什麼?
④相關新聞報導有哪些內容?
⑤瀏覽過整版的圖文,兩報分別強調的重點是什麼?
⑥如果從報導的內容來看,你推論兩家報社分別是何種政治立場?為什麼?

8.老師歸納:比較上述①~④,會發現中國時報的報導傾向二二八事件的悲劇應該要和解,讓過去的就成為過去,政府也盡力在彌補了,所以照片中有受難者家屬在二二八紀念碑獻花,也訪問了曾經是受難家屬、但現在已經是大眾電腦董事長的簡明仁,呈現出比較平和的氣氛。自由時報則呈現較激烈的氣氛,群眾走上街頭二二八大遊行的照片(遊行目的是要向國民黨追究責任)不但最顯眼,標題更直指馬政府竄改史實、隱藏史料,比較強調衝突、煽動性高,似乎不願二二八事件歸於歷史,此外也報導了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熱門人選蘇貞昌、蔡英文的看法,增加兩人的曝光率。從以上線索可以推論,中國時報的政治立場比較傾向藍營,自由時報則傾向綠營。

9.總結說明:我們常常會聽到某媒體是屬於泛藍或泛綠的媒體,或許我們無從查證,而媒體因為號稱公正、客觀,所以也不會承認。然而,媒體的政治立場會深刻的影響對於事件的報導。藉由比報的過程,將媒體報導的內容抽絲剝繭,自然能發現這些因為政治立場而造成的報導偏頗,也能讓我們從媒體瞭解時事時,能得到更客觀的資訊。

「比報(下)」PPT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