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代,傳媒可信度不斷地低落,再加上遠方的外資企業不斷地控制本地的傳媒機構,於是興起了一股社會行動,我們稱之為「公民/公共新聞學(Civic/public journalism)」運動。這是由一群新聞專業人士所發起的運動,主要想盡力阻止新聞傳媒正在流失的可信度,以及從1990年代發展以來就一直備受各界的質疑與爭議的新聞內容。

  其實公民新聞學的概念相當近似於哲學與社會學界所討論的「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而公民新聞學或公共新聞學所強調的特質就是社群的合作與建置一個空間抵禦外界接踵而至的批評與衝突。

  而社群主義主要是由1993年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社會學家阿米泰‧埃茲奧尼(Amitai Etzioni)於「社群的精神(The Spirit of Community)」一書中所提出的構想。這本書主要是針對啟蒙時代所發展的自由主義進行語藝批評論戰,並同時訴求一個相互合作與社群與共的公民社會,而不是追求個人主義。而記者也應當將議題的設定權移交至公眾,而非獨攬於記者身上。

  在新聞學以及傳播教育的學術世界裡,有兩位學者:紐約大學的杰‧羅森(Jay Rosen),以及伊利諾大學的克里福特‧克莉絲提恩(Clifford Christian)都是早期提倡推動公民新聞學的兩位始祖。於此同時,報業編輯戴維斯‧莫瑞特(Davis Merrite)、朱尼爾‧衛屈塔(Jr. of Wichita)、肯薩斯(Kansas),以及其他曾獲頒許多新聞獎項的報團、廣播電台皆聯手提倡公民新聞學的運動。此外,還有許多學者如:密蘇里新聞學院教授愛慕德‧蘭巴斯(Edmund Lambeth)、北加大的飛利浦‧梅爾(Philip Meyer),以及史丹佛大學的葛雷瑟教授(Theodore Glasser),也紛紛加入公民新聞的研究行列。

  對於新聞編輯室來說,採取公民新聞的報導方式,其實代表著新聞傳媒要多注意報導當代社會變遷的現象,以公民角度進行編採方針的擬定。而這樣的改革對於未來的傳媒將產生甚麼變化?杰‧羅森(Jay Rosen)表示,這是一個為民主社會的健全發展所衍生的大眾、民主式的新聞學,而不是一般人誤以為要以政府機關的力量來限縮種種失序的傳媒表現。此外,現在有超過200家的傳媒正在籌組實現公民新聞的計畫,部份的資金來源可能是來自於民間基金會或者是一些公司的贊助補助。但是公民新聞學其實是很難被定義清楚的,況且公民新聞學至今被許多人認為是破壞新聞公正、客觀的毒藥。

  儘管有相當多的團體在提倡公民新聞學的理念,並且也在各大學的新聞傳播學院以及新聞組織間蔚為一股風潮,但實際上多數的美國傳媒並沒有採取公民新聞學的報導模式,反而對公民新聞學嚴加撻伐。

  紐約時報以及華盛頓郵報的資深頂尖編輯也曾公開質疑公民新聞學,認為公民新聞學將意見與新聞的邊際給模糊化。公民新聞學的提倡者也嘲諷了這一群力求公正客觀的專業人士,並認為容許記者涉入報導恐怕還比力求客觀中立而要求記者抽離還要更能夠接近事實真相。

  但我們必須保險地說,議題設定權的移交在還沒有在實務界獲得穩定發展與廣為實務界接受之前,有許多的障礙仍待清除,因為至今僅有少數的傳媒批評以及傳媒老闆在支持公民新聞學的理念而已,導致當今公民新聞學的發展漸漸地呈現走下坡的趨勢。原先倡導公民新聞學的部份人士也開始逐漸轉移陣地,棄守捍衛多年的公民新聞的發展。一些基金會也開始挹注資金發展公民新聞學的實務報導,例如像普Pew、奈特Knight,以及凱特林Kettering,但是他們目前也正遭受指責,被指控企圖影響、操控議題走向與運作。

  儘管還是有很少人有聽過甚麼是公民新聞學,因為至今公民新聞學還僅是新聞內部專業人士在自己的圈圈內所討論的一個話題,或許有一天它終將散發出自己的光芒,公民新聞學在未來仍具有其發展的潛力!

Merrill的觀點:公民新聞學是未來新聞傳媒健全發展的趨勢

  在過去十年中,公民新聞學已進入了新聞學領域探討,並將傳統的新聞定義徹底改寫。這其實是一個健康且良好的趨勢,公民新聞並不再強調社會單一、獨立自主的個體(那是十八世紀過時的啟蒙時期自由主義所訴求的),而是致力強調公民新聞傳媒能一步步地帶領公民邁入和諧穩定的社會。

  公民新聞學其實將團體以及社群利益置放於個人之前,更強調的是對社會的責任與義務。它構成了倫理新聞學的理論依據,並催生正向及有用的新聞,同時輕視負面的、引起社會仇恨的新聞,讓全民公眾都能夠做新聞議題建構的主人。同時全面訴求新聞的精確性,以及促進社會的團結,並推翻過去傳媒所自命不凡的「第四權」以及「政府看門狗」的美譽。所以這對於傳媒確實是一個良好趨勢!

Dennis的回應:公民新聞學恐有害新聞傳媒專業

  「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是當今備受推崇的公民哲學下所產生的學術名詞,是公民或公眾新聞學旗幟下所衍生的產物。它透過傳媒對於社群的報導來解決當今社群所面臨的問題,但社群的概念會把新聞學與社群組織甚至是社會工作的概念混淆在一起。

  公民新聞學的瑕疵在於,它假設了一個更為美好的、人更有興趣知道的新聞存在,並且社群主義新聞學有助於減少報業發行量銳減的問題,但目前並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公民新聞對這方面有些微幫助。同時,若記者一味地站在主動者的社群位置報導新聞,勢必會傷害傳媒的公正性與可信度。舉例來說,記者應當是站在列子之外進行報導,而不是參與其中,公民新聞報導模式其實是有失傳媒的公信力。

本文節譯自:
Dennnis, E. E. & Merrill, J. C..(1996). Media debates: Issu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NY: 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