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合年級、科目:適合全年級學童。

二、遊戲所需準備的材料:一週的報紙、剪刀、電視、可上網的電腦、其他書籍或雜誌。

三、活動簡介與目標:

本次主題:我喜歡運動!

目的:孩子喜歡運動嗎?孩子對運動持什麼看法?是否會對媒體影響,只知道、認識也只喜歡某些運動?媒體影響甚至建構我們對事物、環境的認知,在運動方面,可能影響我們對運動運動項目、運動精神的認識,甚至對運動的喜好。

和孩子討論運動及媒體中的運動,除了可以探知孩子對運動的偏愛、增進隊各項運動的認識,還可以知道媒體對孩子的影響,亦進一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與思考力。

四、製作或活動步驟或重點:
1.首先從報紙上找到運動的相關報導,將各種類行的運動照片剪下,在面前排成一行。每種運動1張照片即可。

2.跟孩子一起說出這些運動的名稱,詢問孩子對運動的認識和喜好:

(1)這個運動的規則。
(2)這個運動有名的運動員、運動禮儀和習慣。(例如相撲運動,在正式開打之前上場的方式)
(3)喜歡,或不喜歡這個運動?原因是什麼?
(4)自己的朋友對這個運動的認識和喜好呢?
(5)自己怎麼開始認識這個運動?透過朋友、親人或電視、網路等媒體而認識?
若對這個運動孩子認識不多,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網找出更多關於本運動的新聞或介紹。這個階段,也請跟孩子分享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共同拓展對運動的認識。

3.接著,詢問孩子:

(1)在這些運動的報導、介紹和討論中,是否看過女生從事這些運動?是否看過肢體障礙人士從事這些運動?
(2)有哪些知名的女性運動員?孩子認識幾位?這些運動的規則是否有差異?
(3)有什麼運動同時有知名的男性、女性運動員?這些運動的相關報導中,看到男性和女性從事這些運動的機率是否相同?反之,是否較常看見某一個性別,另外一個性別的相關報導較少?
(4)有什麼運動以肢體障礙運動員聞名?孩子認識幾位?這些運動的規則是否有差異?在運動相關報導的版面上,是否經常可見關於肢體障礙運動員的報導?
(5)這些運動相關報導和介紹中,有提到其他族群、國家的運動員嗎?包括台灣原住民、客家族群,或其他國家的選手。報導或介紹中是如何介紹這些族群、國家的運動員?報導為正面或負面?
(6)孩子對於這些族群、國家的運動員又有什麼看法?喜歡這些運動員嗎?他們是否在這項運動表現優異?

同樣的,假如手邊資訊過少,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網或運用電視、其他書報雜誌等媒體搜尋。

在這個階段,跟孩子一起討論:運動是否只適合某些族群?運動報導經常可見,但女性運動員較少出現,肢體障礙人士更為罕見,僅在特殊的比賽期間能有機會被報導。此外,也可能對於某些族群國家的運動員,採取特別的態度,例如「擅長運動的原住民」,或「比賽火爆的某國選手」。某種程度來說,都會影響孩子對該項運動、該族群運動員的態度,甚至限制自己接近運動的慾望和喜好,這也是「媒體建構真實」的影響之一。女性或肢體不便的孩子,可能因此對運動不熱衷甚至放棄運動,而原住民族群可能因此被限縮未來的發展,多以「運動」為主要發展方向;也可能因為孩子喜歡或不喜歡某些族群或國家的選手,進而影響自己對這個族群和國家的看法。

4.運動難免肢體衝突,但這些肢體衝突是被容許、鼓勵的嗎?什麼是良好的運動精神?運動需要以分數多寡評判勝負,裁判的判斷也具關鍵影響,最近接連有運動爭議事件,包括跆拳道的楊淑君、瓊斯杯籃球的陳信安等,運動爭議產生時,也經常可見肢體衝突甚至肢體暴力。跟孩子一起找出這些事件的報導,一起討論:

(1)裁判的功能為何?碰到爭議事件時,裁判的角色為何?
(2)爭議如何產生?裁判的判決是否正確、公平?
(3)裁判一旦宣判,選手應該怎麼反應?
(4)如果是孩子,在運動中碰到跟其他選手的肢體衝突應怎麼處理?對裁判判決有意見時,是否容許肢體衝突?
(5)自己是否真正碰過類似的事件?符合運動精神的適當應對方式為何?

5.每一種媒體的特質不同,各有長處和限制,例如電視能同時傳遞刺激的聲光效果,但新聞能長時間仔細閱讀、咀嚼報導文字與圖像,都會影響觀眾欣賞運動的感受。和孩子討論:

(1)自己或孩子曾親臨運動比賽現場嗎?喜歡現場觀賞的感受嗎?
(2)在現場觀賞或從電視、報紙觀賞有什麼差異嗎?
(3)找出剛剛爭議事件的報導,在電視(或網路視頻)或報紙上看到的感受有什麼不同?在平面媒體上(報紙、雜誌等),如何透過文字與排版表達衝突感?
(4)電視報導還有另一個關鍵人物:評論員,評論員的描述如何影響自己對運動的觀察和看法?

現場觀賞比賽,不需經由媒體,而是由自己的眼睛直接看到事件;反之,透過任何媒體接觸事件,都經過媒體的篩選與加工編輯,影響觀察事件的角度和範圍。現場觀賞的「五感體驗」難以取代,即使媒體能在報導中佐以其他補充資訊,讓我們更加瞭解事件的進展。此外,電視同時傳遞聲光刺激,以爭議事件來說,必定較平面媒體更能傳達衝突的感受(雖然平面媒體也有特定的表現方式);再加上,在運動事件的電視轉播中,評論員的描述也影響我們對事件的認知和判斷,則當衝突事件發生時,評論員對於肢體衝突、暴力的說法、看法也將影響觀眾的態度。

本活動結束,不妨和孩子一起到現場觀賞和運動,用自己的眼睛、五官親身感受、體會、觀察!親身體驗,才能學習最佳的運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