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名稱:沒有媒體了,我們會如何?(設計者:賴慧玲)

二、配合年級、科目:適合中、高年級學童或青少年。

三、活動所需準備的材料:空白紙

四、活動簡介與目標:
  一個家庭裡有多台電視或多台電腦已不足為奇,手機、pad等科技產品也佔據了多數人的家庭生活。還記得看過某廣告,一位爸爸為了跟孩子說話需到線上遊戲的世界去尋找,而孩子(爸媽)看著爸媽(孩子)滑動著手上的手機螢幕,卻沒有空停下來互看對方一眼…等,一家人雖在同個屋簷裡,但各自使用媒體而缺乏面對面的互動情形比比皆是。不管是使用哪一種媒體,都可能因為共同話題而拉近彼此距離,卻也可能因為過度的使用而疏離了親子關係。因此本活動目的在讓親子共同挑選一樣媒體,看這個媒體在彼此之間扮演什麼角色,如果沒有了這個媒體,親子之間會有哪些改變。

五、活動說明:
1、爸媽與孩子討論,選出一樣彼此都有在使用的媒體,媒體工具或內容皆可。例如:電視、電腦、手機、玩線上遊戲、看電影、用臉書(Facebook)…等。

2、選定後,請各自拿著空白紙,畫或寫下對方在使用這項媒體的樣子與內容。例如孩子畫爸爸用手機的樣子,爸爸也得畫下孩子用手機的樣子,用手機來做什麼也可以畫出來,像是照相、講電話、傳簡訊(智慧型手機的用途更多)

3、分享成果,讓彼此瞭解自己在使用該項媒體時,在對方的眼中產生什麼樣的印象,也可藉此澄清對方是否有所誤解。例如用電腦查資料卻被爸媽誤會在逛網拍之類的。

4、再畫一次,爸媽和孩子都要各自畫下或寫下曾經與對方一起使用該項媒體的經驗,有無什麼特別的記憶;什麼時候會一起使用,都一起用它來做什麼。

5、分享成果,互相瞭解對方是如何看待親子共用媒體這件事。一起想一想這個媒體在你們之間扮演什麼角色,曾造成你們哪些親近與疏離的經驗?你們可以不用這個媒體嗎?如果沒有用的話,會不會帶來生活上什麼改變?例如:說話時間變多了,一起外出的次數變多了。

6、試試看,選一天或一段時間,讓這個媒體在家裡不出現或不使用,體驗一下對生活或親子關係究竟有無產生任何影響,思考媒體與家庭人際互動或家庭休閒生活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