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社會領域/國小五六年級「資訊科技」重大議題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社會六上,第二單元「憲法與政府」,第一課「基本權利」
 南一版國小社會六上,第三單元「法治與生活」,第一課「自由與規範」
 翰林版國小社會六上,第四單元「法治你我他」,第二課「只要我喜歡?」

五、對應能力指標: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6-3-3具備生活中所需的基本法律知識。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3-1 反思個人的媒體行為。

六、主題:
假身分訂票有觸法危機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標題:假身分訂票 博士生罰上法治教育課
日期:2011-07-08
刊登媒體:自由時報
記者:黃文鍠、花孟璟 

  東部某大學莊姓博士班學生,去年年底以假身分,在兩週內,進入台鐵網路訂票系統預訂19張往返台南及花蓮的火車票,但都沒有出面取票。台鐵向警方報案後,經鐵路警察局第4警務段循IP位址將其查獲。台南地檢署昨日以偽造文書罪嫌,對莊某做出緩起訴處分,並要求他需上4小時法治教育課程。

  該校系主任說,莊姓學生在學校表現優秀,認真負責,還參與多個國科會研究計畫。系主任說,東部火車票一票難求,莊姓學生訂票只是單純自己使用,未領票也未轉售,實在很難苛責他。

2週訂19張 統統沒取
  莊姓學生昨天說,訂票當天他人在台南家中,他的身分證字號已訂滿4張,所以另下載「身分證字號產生器」,隨意產生一組假身分證號碼來訂車票。他知道自己用假身分證字號訂票是不對的行為,感到非常後悔。

  緩起訴書指出,家住台南市的莊姓男子(29歲),目前在東部一所國立大學就讀博士班,由於時常往返兩地,常為購票所苦。

  99年10月3日至16日,莊某休長假返回台南市,由於期間正逢國慶日假期,擔心買不到票,便在家利用自己申設的新世紀資通網路,連結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的火車訂票系統,再隨意填入身分證字號,訂了19張往返台南與花蓮的火車票。

  不料訂票後,莊某因臨時有事,前後5次沒有前往車站取票,後來更一口氣把預訂的14張車票取消。由於訂位又取消數量太多,造成台鐵作業困擾,遂報警偵辦。警方根據網路位址,查出莊某假冒身分訂票,將他以偽造文書罪送辦。

觸偽造文書罪 緩起訴
  莊某在庭訊時,坦承為解決熱門時段台鐵車票一票難求情況,才冒用身分證字號預訂購車票,並且深表悔悟。檢察官考量莊某尚有學業待完成,決定讓他緩起訴,並要求他需接受4個小時法治教育課程講習。

八、教學目標:
1、認識假冒他人身分的嚴重性
2、認識偽造文書罪
3、建立正確的電腦使用概念

九、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1、將全班學生分為四組。    
      2、將學生帶至電腦教室,令每組學生可操作一台電腦。

【課程實施】
一、引起動機
1、教師請問學生,有沒有使用過台鐵的網路訂票系統?或可直接連上台鐵網路訂票系統,請使用過的學生實際操作給全班同學看。

2、使用網路訂票時必須輸入身分證字號,請大家猜猜看這是為什麼?身分證字號的功用是什麼?在什麼場合或機會下,要我們必須使用到身分證字號呢?

3、請學生猜猜看,如果冒用別人的身分證字號會發生什麼事情?

二、發展活動

4、發下「假身分訂票 博士生罰上法治教育課」之新聞,或利用投影方式請學生詳讀。

5、新聞閱畢,請學生用5W1H解析新聞,以加強對新聞報導結構之了解,並加深對新問內容的印象。
①WHO-新聞主角是誰?(東部某大學莊姓博士班學生)
②WHAT—發生了什麼事?(以假身分進入台鐵網路訂票系統預訂火車票,被處以法治教育課程)
③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2010年底)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台鐵網站)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為解決熱門時段台鐵車票一票難求的情況,因此冒用身分證字號預訂購車票)
⑥HOW—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需接受4個小時法治教育課程講習)

6、教師可以播出另一段類似新聞,加強學生對於身分證號冒用會引起觸犯法律的印象。(幽靈訂票 3天搶54張火車票)

7、請學生回答看完此篇報導後,舉手回答對於新聞主角的看法?
①你認為莊姓學生冒用別人的身分證訂票這樣的行為恰不恰當呢?
②如果因為訂票不容易的理由,你覺得可以冒用別人的身分證進行訂票嗎?如果是你,你會怎樣面對訂票的困難?
③如果你是被冒用身分證字號的人,會有什麼感覺?
④如果你也是要預訂台南到花蓮火車票的民眾,看到莊姓學生的行為,你會有什麼看法?

8、新聞中提到莊姓學生觸犯了「偽造文書罪」,教師請問學生,什麼是「偽造文書罪」(參考答案: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1%BD%E9%80%A0%E6%96%87%E6%9B%B8)

9、新聞中還提到「緩起訴」這個詞,教師說明何謂「緩起訴」(參考答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7%A9%E8%B5%B7%E8%A8%B4%E8%99%95%E5%88%86)

10、教師請問學生,警方如何追查到莊姓學生的身分?(教師為學生建立正確上網觀念:雖然網路是虛擬世界,但是網路上行為仍然可以透過特定方式的追查,發現網路使用者的真實身分,並受到實際法律的管束,所以,不要以為可以在網路世界中任意妄為而不會被發現或受到處罰)

三、綜合活動

1、除了莊姓學生這樣的行為之外,請學生分組討論,從日常生活經驗或是使用網路進行查詢,每組各查出可能觸犯「偽造文書罪」的三個行為,如有真實案例也可搭配說明。
(參考答案:假冒簽名 、竄改身分證影本、更改戶籍謄本、竄改網站資料)

2、各組派人上台報告討論結果,讓全班同學從負面案例中警惕自己勿觸法。

3、教師總結學生討論結果,提醒學生私自修改他人資料或是冒用他人身分的嚴重性,並鼓勵學生在生活上應建立正確的法律觀念。

教案大綱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