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適用年級:國小
四、對應能力指標: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2-2 比較媒介內涵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人物、事件等媒介與社會真實的關係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3-1 反思個人的媒體行為
五、主題:小心不實廣告
六、新聞來源及本文:
標題:誇大廣告浮濫 衛生署、NCC出手查緝
日期:2012-12-15
刊登媒體:台灣醒報
記者:陳昭妤
為避免業者以廣告誇大醫藥、食品的效用,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去年起監控1萬多則的電視、電台廣告,其中共859件涉及違規,違規次數排名前5名為健康新胺、黃金牛蒡、股立補、高基能好顧醇、宮妍漢方美身法(中藥),除了送交衛生機關處分,還將予以停播。
「吃了保證讓你瘦!」諸如此類的誇張口號,常出現在電視、電台廣告中。分析違規廣告數據發現,以食品類廣告514件違規占59.8%為首,化妝品158件占18.4%次之;誇大口號中又以「減肥瘦身」、「美膚美容」、「心臟循環」分居前3名。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將涉及違規的廣告,交由地方衛生局依法查處。
此外,去年全年,衛生機關處分違規藥物、化粧品及食品廣告共7894件,罰鍰金額高達新台幣1億8906萬元,相當驚人。
資料顯示,涉違規的電視廣告商品以「健康新胺」查獲52次居首,「黃金牛蒡」查獲39次居次;電台則以「3號維他肝」及「血力旺」各查獲7次最多,「靈菇精」查獲6次次之。食品藥物管理局強調,除了將違規業者送交衛生機關處分外,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也將提供行政指導,要求違規廣告儘速停播。
食品藥物管理局呼籲民眾,凡是廣告內容太神奇、太吸引人的,都需要提高警覺,而民眾也可善用0800-285-000檢舉專線,協助衛生單位監聽及檢舉疑似違規的醫藥食品廣告,共同打擊違規廣告,保障就醫、用藥、飲食的健康及安全。
七、教學目標:
1、認識廣告會因為商業特性而存有誇大的成分。
2、學習對於廣告內容抱持懷疑批判的態度。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1、可上網亦可透過投影設備。
2、將學生分為四組,以利課程進行。
學生—每人準備1~2則廣告影片/文宣。
【課程實施】
一、引起動機
1、請問學生是否有關看廣告的經驗?讓你印象最深刻的廣告是什麼?
2、請同組學生分享彼此帶來的廣告影片/文宣,並選出1則該組最喜歡的廣告影片/文宣與全班分享。
3、分享時,請問學生該廣告影片/文宣的目的,或希望產生的影響為何。
4、請問是否有學生是因為受到廣告的影響而進一步購買該廣告的商品?
二、發展活動
1、請學生閱讀「誇大廣告浮濫 衛生署、NCC出手查緝」新聞。
2、新聞閱畢,請學生以5W1H解析新聞,除了解新聞架構外,亦可增加對新聞內容的印象。
①Who—這則新聞主角是誰?(誇大廣告)
②What—新聞的主題是什麼?(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針對誇大廣告進行開罰)
③When—新聞什麼時候發生的?(去年開始監控,今年2/15公佈結果)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電視、電台頻道中)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業者以誇大的台詞或口號強調產品效用,可能影響消費者使用品質,甚或是身體健康)
⑥How—如何解決?(違法廣告業者將送交衛生機關處分,並予以停播)
3、針對新聞再提出相關問題,以增加學生對新聞內容之認知。
①受監控的廣告有幾則,其中違規的廣告又有幾則?(一萬多則;859則)
②違規的廣告中,以哪兩類廣告為主?(食品類廣告、化妝品)
③去年衛生機關處分的違法廣告有幾件,罰金是多少?(7894件;新台幣1億8906萬元)
④新聞中提到負責規範或處理違法廣告的機構有哪些?(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⑤若發現疑似誇大不實的廣告,該如何處理呢?(撥打0800-285-000檢舉專線)
4、可補充閱讀相關新聞,加強學生對於不實廣告帶來的影響:廣告不實減肥藥 3年詐5億
5、請學生想想看,業者為什麼要使用誇大不實的廣告內容做為宣傳產品的手法?消費者為什麼又容易上當受騙?
6、搭配新聞中提到違規廣告的前兩名,播放食品類廣告和化妝品廣告違法的相關新聞,並請學生留意其中誇大不時的用詞或是影像。
食品廣告:北市抽查葡萄糖胺 部分廣告不實
化妝品廣告:SKII 廣告用詞誇大衛生局開罰
7、請學生回憶在剛剛的影片中,透過哪些方式可以判斷這些食品或是化妝品廣告是否誇大。
8、請學生反思,如果是自己,有可能受到上述誇大手法的吸引,進而去購買廣告中的產品嗎?
9、請問學生使是否有遭遇過廣告內容與實際產品差異相當大的狀況,若有,是何種產品?並與全班分享當時的經驗與感受。
10、請問學生,誇大不實的廣告,可能對消費者造成什麼影響?
三、綜合活動
1、請各組選擇一項物品做為廣告宣傳對象。
2、請各組學生設計一段1分鐘以內的不實廣告短劇,並分組演出;台下的學生則在演出完畢,猜猜看該短劇哪些橋段存在誇大不實的手法。
3、教師總結:媒體訊息因為商業立場,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的購買,很有可能在廣告和行銷手法中置入相當多的誇大言詞和橋段;聰明的消費者在收看廣告時,應該對於過於神奇、過於有效用的廣告手法抱持懷疑,勿因一時衝動而購買,並進一步透過相關單位進行求證,避免花錢得不到產品效果,最後甚至因為使用廣告產品而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