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   林佳儀
二、教學時數:40分鐘
三、結合領域:健康與體育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南一/2年級下學期/成長健康行/生命的旅程
  翰林/2年級下學期/美好的家園/關愛家人

五、對應能力指標:
1-1-2觀察並比較不同人生階段的異同。
6-1-2學習如何與家人和睦相處。

六、對應媒體素養能力指標:
2-1 辨識媒介內容中年齡、性別、種族、職業、階級、性傾向等各種面向的刻板印象和權力階級間的關係。
2-2 比較媒介內涵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人物、事件等媒介與社會真實的關係

七、主題說明:
大眾媒體訊息中的長輩形象,無論外表、行為都能找出共同的特色;然而,這跟事實是否相符?本活動帶孩子從生活中觀察親近
的長輩開始,比較與分辨真實生活與媒體訊息呈現的差異,進而發現媒體訊息與學童真實的生活有差距。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事先請學生回家蒐集家中長輩的照片、訪問長輩的飲食與運動嗜好,並觀察其作息。
2.可在聯絡簿中註明,若為數位相片,先e-mail給老師(可請家長協助)。
3.教師須先準備再現長者的媒體文本,本活動是以卡通【櫻桃小丸子】,及電視節目【水果冰淇淋】為主,也可蒐集更多相
關影像資料於課堂中展示。
4.製籤,上課時將抽籤請學童發言。

上課

1.先請學生完成學習單。(5分鐘)
2.接著將學生分組。
3.請每位學生把帶來的照片放在桌上跟同學分享,向同組的同學介紹自己的爺爺奶奶阿公阿嬤。(10分鐘)
4.抽選2-3組,派代表到台前來以「超級比一比」的遊戲方式,讓同學猜測自己模仿的是爺爺或奶奶、阿公或阿嬤。(10分鐘

5.猜到後,將帶來的照片放上投影機,跟全班介紹照片中的家中長輩,並描述其生活作息、運動習慣、健康狀態、個性等,
以及自己和長輩的關係。同時,老師分類記錄在黑板上,並觀察學童報告的家中長者的特徵(服裝、身型等),記錄下來。最後,老師歸納學生們介紹的長輩特色,並請學生們記得。(10分鐘)
6.接著播放卡通【櫻桃小丸子】有爺爺的片段,及【水果冰淇淋】中有奶奶的片段。(可僅播放課程需要的片段,教師可自
行評估選擇)(20分鐘)
7.每段影片播放後,請學生發表對卡通中的長輩的看法,包括人格特質、對家人的重要性、做什麼職業、服裝與身型的特徵
,及學生對其觀感與態度。(10分鐘)
8.接著比較卡通中的長輩,跟自己家中的長輩,有哪些異同之處?(10分鐘)
   老師可引導思考以下問題,請學生舉手作答。
(1)家中長輩的穿著
(2)家中長輩是否都很健康?是否都常跑醫院?必需常吃藥?
(3)家中長輩是否經常做運動?
(4)家中是否有長輩還在工作?做什麼工作?
(5)剛剛同學的分享中,家中長輩有哪些特徵?(服裝、身型等)

9.可再讓學生看一次導入活動播放的影片與平面廣告,讓學生舉手發言實際的生活樣貌是否與媒體文本相同?有何差異?
10.老師做出結論:媒體文本與自己真實的生活樣貌會有差異,或只呈現一部份的狀況。媒體中的長輩可能經常生病、需要吃
藥、需要家人照顧,但是真實生活中,家中長輩可能提供家庭很多幫助,也可能經常外出,有多采多姿的生活與社交活動;甚至是主要照顧學童的人。學生可以經常將媒體文本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對照,不會因為媒體文本造成刻板印象,而影響自己與家人的相處。

十、延伸與替代活動:
在蒐集家中長輩照片的部分,也可以讓學生以相機拍下平時生活狀態的照片,則可代替學習單。

十一、學習單(請下載

可下載教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