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國小五六年級「資訊科技」重大議題

四、對應能力指標:
【資訊教育】5-2-1認識網路規範,了解網路虛擬特性,並懂得保護自己。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3-1 反思個人的媒體行為

五、主題:
「朋友」問拍賣認證碼 小心變人頭

六、新聞來源及本文:

標題:「朋友」問拍賣認證碼 小心變人頭
日期:2012-3-19
刊登媒體:聯合報
記者:高宛瑜

  新竹市許姓公務員日前收到朋友即時通傳來訊息,表示因手機螢幕壞掉,希望他能幫忙收簡訊,許將手機號碼給對方後,卻收到拍賣網站寄來的認證碼,朋友要他告知認證碼,他覺得怪怪得沒給,事後詢問友人,對方表示自己即時通帳號被盜用。警方表示,這是詐騙集團手法,目的是為了申請一個拍賣帳號當人頭,刊登物品拍賣收錢,以便行騙。

偵辦過多起詐騙案的警方表示,因要在拍賣網站註冊成為賣家,必須輸入網站會員帳號和手機號碼,屆時網站會傳一組英文和數字組合而成的認證碼到手機,上網登入認證碼才能成為賣家。

拍賣網站原是為提升網路身分真實性,也避免部分網友申請多重帳號,或從事不法行為。現在這機制卻被有心人士拿來利用,詐騙集團多是先盜用即時通或MSN帳號,佯充成某人的「朋友」,藉機取得不知情民眾的手機認證碼,再註冊成賣家。

「我也是被騙了,一個朋友交情也不錯,要手機號碼當下我就給他了,就傳來簡訊有驗證碼6位數的。」網路上也有網友討論此手法,還有人說已給認證碼,擔心成為詐騙幫兇。

警方表示,即時通帳號被盜的案例很多,呼籲民眾遇到此情況不要將認證碼給對方,若已給盡快打電話或寫email告知拍賣網站客服,要他們取消賣家認證。拍賣網站送來的簡訊上也會註明,不要將認證碼轉送或告知他人。

新竹市警察局刑警大隊科技犯罪偵查隊隊長曾雅婷說,詐騙集團都是利用人「相信」的弱點,此手法也不例外,若有民眾遇到此情況可向警方報案。

七、教學目標:
1、了解網路因虛擬特性可能遭受的風險與危機。
2、建立對網路上的訊息及互動內容保持懷疑的態度。
3、若在網路上遭遇可疑事件,懂得如何求證。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
1、可上網亦可投影之電化設備。
2、將學生分為四組,以利課程進行。

【課程實施】
一、引起動機
1、請問學生是否有使用即時通訊軟體(Yahoo即時通或MSN)的經驗?而這些在即時通軟體上的好友名單是哪些人?
 
2、請問學生,「如果即時通訊軟體上的好友在線上傳訊息請你幫忙,你是否會答應呢」,原因是什麼?

3、向學生說明,本次課程與即時通軟體上所發生的問題有關。

二、發展活動
1、發下「『朋友』問拍賣認證碼 小心變人頭」之新聞,或利用投影方式請學生詳讀。

2、新聞閱畢,請學生以5W1H解析新聞,除了解新聞架構外,亦可增加對新聞內容的印象。

①What—新聞裡說了什麼? (一名許姓公務員因相信即時通傳來的訊息,將手機號碼給對方後,卻收到拍賣網站寄來的認證碼,經查證後發現是詐騙手法)
②Who—這則新聞主角是誰?(許姓公務員)
③When—新聞什麼時候發生的?(近期,但報導日期是3/19)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網路上)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詐騙集團利用人「相信」的弱點,先盜用即時通或MSN帳號,佯充成某人的「朋友」,藉機取得不知情民眾的手機認證碼,再註冊成賣家)
⑥How—如何解決?(若遇類似情境,在查證對方身分前不要將認證號碼提供出去,若已給盡快打電話或寫email告知拍賣網站客服,要他們取消賣家認證)

3、教師可利用網路上分享的詐騙過程實錄截圖,讓學生更清楚詐騙的過程(參考網頁:http://www.techbang.com/posts/3937-msn-live-fraud)

4、針對新聞再提出相關問題,以增加學生對新聞內容之認知
①不肖份子透過網路騙取受害者的手機號碼和認證碼有什麼好處?
②如果我們的手機號碼被不肖份子用來申請假的拍賣帳號,會引來什麼麻煩?

5、教師播放「公視暗時新聞-慎防MSN詐騙」「用ibon替親友繳費 男子掉詐騙陷阱」等新聞片段,供學生更了解類似的詐騙手法

6、請問學生,是否有遭遇過上述的詐騙手法,當時是如何應變的?

7、請學生思考,這類的即時通軟體詐騙手法,為什麼會讓這麼多人上當?不肖份子是利用網路的哪些特性讓被害人信以為真?

8、教師播放台北市警察局的「即時通 反詐騙」宣導廣告,讓學生學習反詐騙三步驟

三、綜合活動
1、剛剛的反詐騙三步驟提到的第二步驟為「查證」,請各組學生分組討論,若遭遇到類似的即時通軟體詐騙情形,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查證避免上當?請各組至少想出1種方法,並設計成一齣3分鐘左右的短劇,模擬詐騙橋段,讓他組同學了解你們的反詐騙手法。

2、各組演出完畢,請全班同學票選,各組表演的查證方式中,哪一種是最有創意且有效的反詐騙方法。

3、教師再次強調,因為網路媒介無法面對面溝通的特性,造成許多犯罪或詐騙手法藏匿其中,即便該帳號是屬於親朋好友所擁有,但只要對方的要求或言論有些怪異,或是突然出現詢問個人資料的動作,一定要查證對方身分後再判斷是否提供,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心軟,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下載「問拍賣認證碼 小心變人頭」教案大綱教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