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80分鐘(不同日的兩節課)

三、結合領域:無,難度適合國小高年級以上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專門討論電視新聞現況,與教科書內容較無連結。

五、對應能力指標:

六、主題:新聞比一比——有線電視新聞頻道新聞內容分析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各家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特定日期之七點整點新聞。

八、教學目標:

1.瞭解新聞報導的種類與內涵。
2.反思目前電視新聞常見的缺點。
3.學習將新聞資訊紀錄、統計、分類、歸納的技巧。

九、教學重點建議:

0.教學準備:

①開啟以下新聞台網頁:

  TVBS-N–http://www.tvbs.com.tw/index/index.html
  民視新聞–http://news.ftv.com.tw/
  年代新聞–http://eranews.eracom.com.tw/
  中天新聞–http://www.ctitv.com.tw/news_video.html
  三立新聞–http://www.iset.com.tw/portal/news.php

*其他有線電視新聞台的網頁缺乏以新聞種類做分類的影音新聞,不便於教學講解,故未列入。

②影印「新聞比一比」學習單,每人一式兩份。

1.老師點選各家新聞台的影音新聞,介紹新聞種類與內涵:

①政治—報導國內的政治消息,例如政府部門、政黨、選舉、政策、…等的新聞。
②社會—報導社會上發生的事件,例如車禍、天災、犯罪、人情趣味、…等的新聞。
③財經—報導有關產業經濟的消息,例如企業、投資、金融、股匯市、…等的新聞。
④生活消費—報導與生活相關的大小事,例如購物、氣象、交通、醫藥保健、…等的新聞。
⑤影視娛樂—報導演藝圈的消息,例如藝人、表演、節目、頒獎、…等的新聞。
⑥體育–報導國內外的體育賽事,例如比賽、運動會、職業運動、運動明星、…等的新聞。
⑦國際–報導國外發生的重要事件,例如戰爭、大選、外交談判、貿易、…等的新聞。
⑧兩岸–報導中國大陸的新聞,例如經濟、政治、社會現況、奇人異事、…等的新聞。
⑨地方–報導國內各地區發生的新聞,例如救災、地方產業、風土民情、在地事件、…等的新聞。
*各家媒體的分類或許會有些微差異,有些會特別獨立出一個種類,有些則合併在同一個分類。

2.老師發給學生每人一份「新聞比一比」學習單,說明紀錄方式:

①將全班分為若干組,每組建議至少三人。
②每組分配一個新聞台(東森新聞、中天新聞、TVBSN、三立新聞、年代新聞、非凡新聞、民視新聞)。
③全班統一在某一天晚間七點,收看分配到的新聞台,紀錄一整節的新聞內容。
④以一組有三位組員為例,紀錄方式為一號組員紀錄第一則新聞,二號組員紀錄第二則新聞,三號組員紀錄第三則新聞,第四則新聞則再從一號組員重新輪起。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專注紀錄一則新聞的內容。
⑤隔天到學校,再將三位學生的學習單彙整,依新聞順序作統計歸納。

3.老師說明「新聞比一比」學習單各個項目的意涵:

①頻道名稱—各組被分配到紀錄的新聞台名稱。
②日期—全班統一收看、紀錄新聞的日期。
③序號—該則新聞排在整節新聞的第幾則播出。
④新聞標題—畫面上的新聞標題,含主要標題跟副標題。
⑤新聞種類—依上述的新聞種類幫該則新聞分類。
⑥時間—該則新聞播出時間歷時多久。
⑦內容概述—簡要的敘述新聞大意。
⑧親身採訪—判定該則新聞是否為記者親自去採訪,是則打,不是則空白。
⑨引自網路–判定該則新聞是否直接引用自網路上的資料,是則打,不是則空白。
⑩重要性—以個人的標準判定該則新聞是否重要,依重要性將空白☆填滿成★,最多(重要)可填滿五顆。

4.老師隨意點選各家新聞台網頁上的影音新聞,請學生拿出一份「新聞比一比」學習單,仔細觀賞並練習紀錄。(另一份學習單則是回家實際紀錄新聞時使用。)

(第一節課結束)

5.老師請學生按照以下的提示,發表各組收看、紀錄新聞的結果:

①新聞總數有幾則、總時間是多少?
②不同類型的新聞各有幾則、各佔多少時間?
③記者親身去採訪的新聞有幾則、佔全部新聞的百分比是多少?
④直接引用自網路的新聞有幾則、佔全部新聞的百分比是多少

6.引導討論:

①從我們統計歸納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②你認為各新聞台的同質性高不高?為什麼?(可從新聞排序、報導內容比較)
③你滿意這些報導內容嗎?為什麼?
④除了這些,你還希望看到哪一類的報導內容?

7.總結說明:

①從比較各家的報導內容可以發現,台灣的有線電視新聞頻道雖多,但報導的內容大同小異,而且在同一時間點,常常連續好幾天都在炒作同一事件的報導,因此頻道多不代表內容就多元,反而是大家都在報導相同的事。
②同一個新聞事件在不同新聞台播報的順序不同,代表各家媒體所認定的重要程度不同,順位愈前面,代表電視台認為這則新聞愈重要。
③統計引用自網路的新聞可以發現,新聞原本應該是記者到事件現場親身採訪,現在確有愈來愈多新聞直接引用網路上的報導、影片,這種趨勢除了會令人質疑記者的專業能力、敬業態度之外,網路上的消息難以查證真實性,容易產生誤導。
④有些媒體認為重要、不斷炒作的新聞,對閱聽人而言其實並不實用,也沒有那麼感興趣,甚至是厭惡。所以媒體以大眾關心、有興趣做為炒作特定議題的理由,其實只是一種藉口。

(第二節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