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案編寫人:賴慧玲

二、 教學時數: 80分鐘

三、 適用對象: 國小高年級以上至國中

四、 對應媒體素養指標:

1-2 瞭解媒體類型與敘事如何產製意義

1-3 瞭解並能應用媒體製作技巧與技術

3-3 瞭解文本的商業意涵中「閱聽人」的概念

4-1 瞭解媒體組織的守門過程如何影響文本產製

五、  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媒體素養是一門做中學,並且強調實作的學問。因此本活動目的希望藉由一篇社論的閱讀與提問讓學生思考現今的媒體大環境與個人的使用習慣。並透過自己動手做媒體的歷程,瞭解媒體產製流程中涉及的篩選因素。

六、 主題:團隊合作做媒體ptt連結下載)

七、新聞來源及文本:台灣媒體亂象是一場團隊合作(此篇為社論)

首先要提出一個概念:媒體是商家,新聞是商品,新聞從業者是店員。
有了這個概念,來談談為何媒體喜愛腥羶色的議題,標題下的一個比一個聳動。
     
商店不做賠錢生意,這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對媒體來說,閱讀率或點擊率越高的新聞,就是越賣的商品,閱讀率和點擊率越低的商品,就會逐漸遭到淘汰,因為閱讀率高低直接影響媒體賣廣告,而媒體利潤絶大部份是建立在賣廣告上。因此當只追求利潤的老闆看到大賣商品,自然會要求店員多賣多推銷,媒體人身為雇員,儘管無奈但只能服從。
     
再來要提出兩個問題:你是否曾被標題騙進去看文章?和朋友聚會時討論藝人八卦多於社會時事?
     
如果任一個問題你回答「是」,那麼你已成為製造台灣媒體亂象的團隊之一。其實這完全是市場取向問題,有需求就有供給,當越多民眾點撃藝人打人新聞或是標題聳動的新聞,收視率或閱讀率飆高,等於在告訴媒體大老闆,顧客就是愛這一味,這種新聞才能賺錢。
   
  有人大概會問,難道沒有秉持中立、正派、清廉的媒體或媒體人?當然有,我在國外工作時,就曾見到這樣一位令我折服的主管。
   
  許多國外媒體有為候選人背書的習慣,藉此吸引競選廣告,候選人也樂於増加曝光度,但媒體無法保證支持的絕對是最優良的候選人,而每年競選時總有候選人打電話來我任職的媒體要求背書,但該主管以一句:媒體是社會公器,不應為私人所用。就拒絕的對方的要求。 這行為看似簡單,但在老闆眼裡,等於把錢往外送,主管也成了黑五類,最後黯然下台,讓人感嘆在現在利益掛帥的媒體中,要堅守新聞中立原則,著實不容易。
   
  美國與其他國家也存在著媒體亂象,包含搶著做新聞而沒有查證、千方百計挖人隱私、同一新聞連做五天等,捕風捉影就能弄成一條新聞,尤其是地方媒體,競爭激烈的令人咋舌。但閱聽大眾發揮輿論力量迫使媒體道歉、認錯的案例時有所聞,例如美國主要電視網之一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英國每日鏡報(Daily Mirror)等,都曾因錯誤新聞遭各界批評及追查,最後公開道歉,甚至改變報導方向,因此在批評台灣媒體亂象充斥的同時,閱聽人身為媒體衣食父母,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有權選擇自己想看新聞,確實拒看腥羶色新聞,支持優質新聞與節目,督促記者與媒體發揮專業,改變媒體取向,也許有人認為這是高調空談,但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我相信閱聽人的實際行動,能夠取回媒體主導權。

八、教學建議:

◎課前準備

1.請學生於課前先檢閱自己最常「關注」哪一類的新聞;再請學生思考自己「需要」哪些新聞。

◎課堂活動

1.教師先利用「台灣媒體亂象是一場團隊合作」這篇社論中的幾個提問來問學生:

1)常聽說台灣媒體亂象,你的看法是什麼?你認為造成因素是什麼?

2)你是否贊同媒體是商家,新聞是商品,新聞從業者是店員這個概念,為什麼?

3)在網路上你是否曾因為標題而點進去看文章?

4)和朋友聚會時討論藝人八卦多於社會時事?

2.承接前述問題,發下「台灣媒體亂象是一場團隊合作」文本,閱讀並進行討論:

1)這篇文章的重點是什麼?請簡述你閱讀後的感想。

2)你贊同與不贊同文章中的哪些觀點或論述?

3)你覺得或你知道閱聽人有哪些具體作法,來改善所謂的媒體亂象。

 3.教師整理並總結學生意見,可引導學生認識媒體近用的概念,瞭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主動閱聽人,對於媒體所提供

給我們的訊息不一定要照單全收,而是可以肩負監督之責,對不當的內容或現象人人都有權力說不,更可以透過各種

管道來與媒體對話。而且誠如文章內容所言,媒體亂象是一團體合作,亦可稱做共犯結構,因為供需的問題導致節目

內容良莠不齊的惡性循環。

 4.以此篇社論做為模擬劇本,全班一起來做媒體:

1媒體是商家,新聞從業者是店員:想像整個班級是一個媒體商家,老師扮演老闆角色,成立班級部落格(以具

有推文或按讚或可以觀看單篇文章瀏覽人數的功能之介面為主,例如痞客邦),學生是店員,也就是新聞從業員。

2)新聞是商品:先讓學生分享在家預想的問題-常關注的新聞與需要的新聞,分享完後讓學生根據分享屬性進行

分組,例如我們這一組都關注體育新聞;我們這一組覺得民生新聞很重要,人數3-5人一組。

3)產生新聞:組內分工與討論新聞議題後,編輯一則新聞交給老闆(老師),新聞的來源可以是實際專訪與研

究,也可以是整理與改寫當前的一些新聞事件,不論內容為何都要符合該組的類別屬性,此外,學生可以在編輯過程

中設法加入可以吸引他人閱讀的元素。

4)將各組的新聞資料放至部落格

5)商請隔壁班學生收看部落格,如果可能,可以回應新聞內容

5.請各組學生每日定期觀看自己那一組所撰寫的新聞內容人氣狀況,自行回應、管理與更新補充自己的新聞,老師可

提醒學生留意網路言論該有的禮儀

6.三日後統計各篇新聞人氣狀況,分析高低人氣的因素,以及關注與需求間是否有關係。

7.請各組學生分享自己在觀察新聞人氣與回應時的感想。這個歷程也可以讓學生想想是否就像媒體重視收視率一樣,

為了提高收視率,店員(新聞從業員、節目製作、編劇、導演等)容易無法顧及內容的好壞,只要觀眾喜歡就可

以。所以如果觀眾都願意支持好的媒體內容,提高好節目的收視率,那相信也會越來越多人喜歡做好的新聞與節目給

觀眾看,用團隊合作來改善媒體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