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編寫人: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 林佳儀
二、教學時數:50分鐘課程
三、結合領域:國小社會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3年級上學期/社會/家庭與倫理/溫暖的家、家庭倫理
南一/3年級上學期/社會/家庭生活/展望我的家
五、對應能力指標:
六、對應媒體素養能力指標:
3-3 瞭解文本的商業意涵中「閱聽人」的概念
3-4 認識廣告工業的主要概念:收聽/收視率、廣告的社會與文化意涵
5-2 實踐接近與使用媒體
七、主題說明: (PPT連結下載)
歲末年終,許多關懷弱勢的團體啟動募集物資的活動,為弱勢族群募得資源以維持生活甚或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而邀請大眾一起做公益的同時,也強化了社會凝聚力,並傳遞正向溫暖的力量。
本活動帶領學生看看公益團體如何宣傳募集物資的活動,如何吸引大眾的關注,及如何鼓勵大眾投入關懷弱勢的行列,從中可認識訊息傳播的管道及其功能,最後也為自己所支持的公益活動製作宣傳邀請親朋好友參加,體認自己與社會的連結和意義。另一方面,也在此時看到全球與國內弱勢兒童的生活環境及遭遇的困難,一邊培養同理與助人的服務心態,一邊養成惜福感恩的價值觀。
八、參考新聞:
〈響應點燃生命之火 中信愛心義賣起跑〉,經濟日報,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2013年1月16日。 http://www.udn.com/2013/1/16/NEWS/FINANCE/FIN4/7639483.shtml
〈飢餓三十 首度推生命糧認購〉,自由時報,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2013年1月23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23/today-south13.htm?Slots=TPhoto
〈鐵漢柔情 伍佰呼籲捐小錢救飢童〉,台灣醒報,記者李長勳/台北報導,2013年1月21日。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8/7651971.shtml
十、參考網站:
� 點燃生命之火愛心募款活動 http://www.chinatrust.org.tw/event2/2012/
� 台灣世界展望會 http://www.worldvision.org.tw/02_news/news_inner.php?id=154
http://www.worldvision.org.tw/index.php
十、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 將學生分為5-6人一組,上課時須按照組別坐好。
2. 準備可上網的電腦、並連接投影機,上課時需觀看參考網站。
3. 本課程建議在電腦資訊教室進行,學生可於課程中搜尋網站資料。
4. 印出參考新聞,上課時發給每組一份。
5. 每個人準備數張空白紙和筆,鼓勵學生可隨時筆記,或記下問題隨時發問。
6. 本課程建議與藝術與人文課程結合,可在藝術與人文課堂上,由學生製作實體文宣,為自己支持的公益團體與公益活動於校園、社區內進行宣傳,為公益貢獻心力、擴大影響力。
上課
1. 首先,先詢問學生:(5分鐘)
(1) 有沒有聽過「點燃生命之火」、「飢餓三十」這兩個活動?簡單說明活動內容、關懷對象。
(2) 知道是由哪個公益團體所舉辦的嗎?
(3) 如何知道的?從哪些管道知道的?(包括報紙、電視新聞報導,或親朋好友提及)
2. 告訴學生,由於年關將近,近期經常能看到公益活動的新聞報導,號召全民一起關懷弱勢,無論是年終宴席或義賣物品、捐款,都希望能幫助弱勢族群過個好年;展現愛心的,也包括企業,透過捐款或擔任義工、協助活動等方式回饋社會。
而為了讓社會大眾參與,首要之務是將活動訊息傳散出去;做好事的企業,也希望透過公益活動的參與而提升企業形象,同樣需要散佈活動訊息,也因為訊息的傳布,我們才得知、認識這些活動,並有機會參與。
同學們對於「點燃生命之火」、「飢餓三十」的認識,大多也來自於媒體報導,透過大眾媒體將活動訊息告知社會大眾,邀請大家一起關注這個議題、關懷這些族群,並投入幫助的行列。
3. 來看看散佈訊息的方式。請每組學生分成3小隊分別依照5W1H閱讀3則新聞並交流意見,並抽選二組學生,說明對於新聞事件的瞭解,老師則視情況講解或補充。(10分鐘)
5W1H如下:
(1) Who:事件主角與相關人物。
(2) Where:在哪發生。
(3) What:發生何事。
(4) When:何時發生。
(5) Why:發生原因。
(6) How:如何發生。
4. 接著請學生注意:
(1) 這兩件公益活動運用了哪些媒體工具與宣傳方式、手法?
(2) 用了什麼方式來吸引人們注意?
(3) 用什麼方法來激發民眾參與的意願?
打開兩項活動的網站,同樣請同學觀察並思考以上問題。如各組可自行操作電腦,可於網路上搜尋兩項活動的其他新聞、消息,以上3個問題的思考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同時,也請學生思考網站與報紙新聞在形式與內容上的差異。(本段共10分鐘)
5. 請各組分享自己的分析與討論結果,教師則將學生提出的分類書寫在黑板上。(每組3分鐘)
6. 老師彙整歸納說明:(5分鐘)
(1) 同學原本閱讀的報紙(新聞)、活動網站,都是其中一項媒體工具。網站中可以連結的facebook粉絲團、youtube官方頻道,也都是媒體工具。或在路上曾經看過海報,則海報也是其中一種媒體工具。
(2) 宣傳手法上:
a. 舉辦記者會邀請媒體到場進而報導。
b. 「名人」宣傳,透過廣為人知的名人吸引大眾的注意及跟進。名人,可以是「伍佰」等歌手,也可以是「陳菊」等政治人物,因為眾人對名人的興趣,進而閱讀新聞報導、認識活動,並因對於名人的喜愛與認同進一步參與活動,加入名人的行列。
c. 強調「故事」,用打動人心的體驗、個案故事來激發民眾的愛心及參與的衝動。
d. 有些新聞以城鄉資源落差與缺乏的程度作為標題,例如「25%偏鄉童寫不出26英文字母」(自由時報)、<a href="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newssearch&cd=6&ved=0CD4QqQIoADAF&url=http%3A%2F%2Fwww.top1health.com%2FArticle%2F150%2F11020&ei=NmY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