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對象:國小三年級以上

前言:不同的媒體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跟閱聽眾溝通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能產生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平面媒體著重在文字和視覺;廣播和有聲書等媒體則依靠聲音的表達;電視為影音的多重呈現;而網路則是更多樣化。不同的媒體能提供的內容和感官刺激是大不相同的,身為一個主動的閱聽人,應該要了解不同媒體之間的差異,並作出主動的選擇。

活動目的:現今的廣告商和企業往往會利用不同媒體的不同溝通效果來和消費者進行溝通,以達到行銷綜效目的,並獲得最大利益。本活動希望藉由仿效這些廣告商的作法,藉由不同媒體形式廣告的創作,讓小朋友了解平面廣告、廣播廣告和電視廣告在製作時所強調的面向為何,以進一步了解這些媒體之間的差異。

活動準備:
1. 音響或收音機一台。
2. 幾份報紙和雜誌。
3. 書面紙、繪畫工具和剪刀。
4. 可錄影、錄音、照相的智慧型手機一台,或是照相機、DV攝影機加上錄音筆。
5. 任意找三個家中物品作為廣告商品,例如掃把、洗碗精和熱水瓶等。

活動進行:
1. 跟小朋友說明今天要化身為廣告創作者,為同一個商品製作三種媒體形式的廣告,包括平面廣告、廣播廣告和電視廣告。
2. 和小朋友一起檢視準備好的報紙和雜誌,請他剪下幾個他喜歡的廣告,並針對每個廣告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 他為什麼喜歡這個廣告?吸引他的原因是甚麼?
(2) 這個廣告包括哪些元素?(文字、圖片等等)
(3) 平面廣告是刺激我們的哪一個感官? 哪些作法可以吸引這個感官的注意?
3. 打開音響或收音機,和小朋友一起聽一個廣告時段裡的所有廣告,聽完後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 剛剛所聽到的幾個廣告當中,他最喜歡哪一個廣告?為什麼?
(2) 聽廣播的時候是刺激我們的哪一個感官?哪些作法可以吸引這個感官的注意?
4. 請小朋友回想一下他看過的幾個電視廣告,請他先試著講出這些電視廣告的內容,然後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 他認為這些廣告特別引起他的注意的原因是甚麼?
(2) 電視廣告包含哪些元素?(例如畫面、聲音、字幕等等)
(3) 電視廣告可以刺激我們哪些感官?哪些作法可以吸引閱聽眾的注意。
5. 請小朋友從準備的用品當中挑選一個作為他的廣告商品,並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 先為此商品品牌重新命名。
(2) 將這個商品可能吸引消費者的優點一一列出。
(3) 然後決定這些優點當中,他最想強調哪一個優點。
(4) 根據這個優點想一個吸引人的口號(主標)。
6. 然後開始製作三個廣告。
7. 製作完畢後,建議可以將三個廣告皆上傳到網路上(例如部落格或是Facebook),然後請親友投票他們最喜歡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