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合年級、科目:適合國小中、高年級以上,及國、高中學生。
二、遊戲所需準備的材料:筆、白紙、圖書館。
三、活動簡介與目標:
本次主題:電視裡的歷史
學習目標:
電視上又颳起了清宮劇、古裝劇的旋風,從戲劇中,我們看見幾百年之前的朝代,不只有特殊的服裝與文物器具,更有著扣人心弦的故事,一些歷史課本上由文字簡單敘述的歷史事件,都在戲劇裡由演員生動地演繹出來,成為腦海裡的印象。
然而,戲劇表演來自於劇本,劇本改編自歷史記載,更多來自於稗官野史、民間傳說,並終究需以收視率為目標,或多或少以觀眾的口味、敘事的流暢、劇情鋪排的需要等考量進行改編。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歷史記載(亦即史料)也由人甚或史官、當權者而作,難免從對自己有利的角度及觀點而撰,也因此有選擇性記載或竄改的問題;就如同今日的「新聞」,無法完整並完全地呈現事實。所以,若將戲劇中的歷史故事視為歷史事實,則可能有誤解的危險,就連戲劇中出現的文物器具及對話都可能因考究不週而有謬誤,出現張冠李戴的問題。
本活動讓親子有機會針對自己喜歡的古裝劇,進一步考證戲劇的真實性,從而瞭解媒體文本的人為建構性質,不論電視或電影的戲劇,甚至歷史文本,都可能有無法彰顯事實並眾說紛紜的狀況。
四、製作或活動步驟或重點:
1. 和孩子共同觀看一齣感興趣的古裝劇。(本活動從中國古裝劇出發,也可從其他國家的古裝劇出發,例如日劇【大奧】及【大奧:男女逆轉】)
2. 選擇戲劇中感興趣的歷史事件,用紙筆記下故事的時間、地點、主人翁、事件內容。也可記下印象深刻的風俗、文物器具。
3. 親子一起至圖書館尋找該歷史事件的記述,包括史料、傳說。史料應為歷史的記載,如同現代新聞或紀錄片的角色;傳說、小說則為虛構或口傳,真實性有待商榷。然而史料不見得為真、傳說不見得為假;同段歷史也有不同時代、不同史家從不同角度撰寫,藉由如此考證的過程,能對該歷史事件有更多、更完整的認識。
也可尋找該朝代的風俗、文物器具資料(例如書畫、餐具、服裝與髮型等),看看與戲劇中的呈現是否相同,抓出該戲劇考究不週之處。
五、參考資料:
1. 歷史的觀念:http://tns.ndhu.edu.tw/~jin/9701/T_History/past_history.htm
2. 歷史的爭議性: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D%B7%E5%8F%B2%E4%BF%AE%E6%AD%A3%E4%B8%BB%E7%BE%A9
3. 例:電視與事實不同-髮型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2106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