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
二、 教學時數:80分鐘
三、 結合領域:藝術與人文
四、 配合教科書內容:
自編教材
五、 對應能力指標:
六、 主題:文化外交 小林村紀錄片入圍日影展 (PTT下載)
七、 新聞來源及本文:
【台灣立報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羅興階、王秀齡拍攝的《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小林村滅村事件二部曲》,入圍本屆日本山形影展。26日行前記者會上,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兩位導演是用眼睛與心來拍攝紀錄片,她說,入圍就是得獎,希望該片能一舉獲獎,振奮苦悶的台灣,透過文化力量讓國際認識台灣。
本屆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
導演羅興階說,這部紀錄片呈現災民與救災團體之間的衝突,災後大量的資金迅速湧入災區,人們眼淚還沒擦乾,就提出有協會要介入,災民在傷痛之中,如何看待迅速湧入的龐大利益。他強調,紀錄片呈現出真實的一面,並未刻意迴避或包裝某些議題,片中著墨帶有政治利益性的利益,彼此的角力及撕裂。
片中也批判某些團體希望在小林村重建平埔文化,但老一輩都斷層了,拼湊出的平埔文化變成利益操作。羅興階表示,文化是人民生活的方式,不需重新學習或塑造。有災民看過這部片後,認為這部片記錄下政治介入的真實證據,顯現出小林村災後重建真實的一面。
他形容自己是「假災民」也是「呷災民」,拍攝過程中與居民抱在一起、哭在一起,以這部片呈現族群如何面對災難,將其化為存活下去的力量。他表示,未來該片若上院線,收入不應放在導演口袋,希望能回饋給社會大眾。
對於入圍山形影展,導演王秀齡說,自1999年投報至今,努力14年終於入圍,心裡非常感動。不過,她話鋒一轉,抨擊《爸爸節的禮物—小林村滅村事件首部曲》,奪下2011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百萬首獎,按往例會播放首獎作品的公視,卻因片中觀點而始終不敢播出。「公共電視是走偏了,還是有政黨考慮?」她在記者會上請部長龍應台代為詢問,龍應台允諾提出討論。
文化部委託國藝會執行補助的《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小林村滅村事件二部曲》,10月3日下午2點於敦南誠品首映,開放民眾網路報名。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文化外交-小林村紀錄片入圍日 影展-161037780.html)
八、 教學目標:
1. 欣賞紀錄片的形式與特色。
2. 瞭解紀錄片與商業電影的差異。
3. 培養觀賞紀錄片的興趣。
九、 教學重點建議:
0. 教學準備:
①影印「文化外交 小林村紀錄片入圍日影展」新聞影本,每位學生一份。
②下載或開啟「《天上掉下來的禮物》5分鐘精華短片」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M8bLHGqmPk)
③下載或開啟「::《拔一條河》高音質版預告:: 9/6 感動上映!」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s9sR13HcA)
1. 引導討論:
①說說看你對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八八風災」的印象。
②當時受創最嚴重的是哪些地區?
③你覺得災區的居民可能會面臨哪些困境?
④如果你是災區的居民,你會有什麼感覺?如何面對困境?
2. 影片欣賞:
①欣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5分鐘精華短片」影片。
②老師說明這部影片是以災後居民重建生活為題材的作品。
③欣賞「::《拔一條河》高音質版預告:: 9/6 感動上映!」
④老師說明影片內容是災區的小學生以拔河比賽鼓勵大人的背景。
3. 引導討論:
①看完這兩部影片,你有什麼感覺?
②這兩部影片拍攝的題材與一般的商業電影有什麼差異?
③這兩部影片中的人物角色與一般的商業電影有什麼差異?
④這兩部影片的畫面品質、特效與一般的商業電影有什麼差異?
⑤你覺得這兩部影片有沒有按照劇本、劇情拍攝?為什麼?
⑥跟一般商業電影比較起來,你會比較想看哪一種?為什麼?
4. 發下閱讀「文化外交 小林村紀錄片入圍日影展」新聞影本,請學生閱讀後回答下列問題—
①《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小林村滅村事件二部曲》拍攝的內容是什麼?
(記錄6對夫婦在災後重建的心路歷程,以及孩子對災難的記憶)
②影片呈現出當時的什麼問題?
(災後大量的資金迅速湧入災區,人們眼淚還沒擦乾,就提出有協會要介入,災民在傷痛之中,如何看待迅速湧入的龐大利益)
③導演與被拍攝的災民之間是什麼關係?
(導演形容自己是「假災民」也是「呷災民」,拍攝過程中與居民抱在一起、哭在一起)
④《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小林村滅村事件二部曲》能入圍本屆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為什麼很難得?
(因為它從來自123個國家地區的1761部影片中脫穎而出,成為入圍的15部影片之一,也是本屆影展唯一入圍的華語片)
⑤影片引起爭議、並可能導致後來沒辦法在公共電視播出的原因是什麼?
(片中著墨帶有政治利益性的利益,彼此的角力及撕裂)
5. 紀錄片介紹:
①這兩部影片屬於「紀錄片」,和一般商業電影不同。所謂商業電影,在台灣最常見的像是美國好萊塢、香港推出的電影,有一定的劇本劇情安排、人物角色設定。拍片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所以要具有娛樂性才能吸引觀眾買票進場,而且會請大明星擔任主角,也會運用許多特效讓劇情更精彩、畫面更好看。
②紀錄片沒有劇本劇情安排、人物角色設定,純粹記錄事件的發展。導演拍片是基於某種理念,例如要凸顯議題,喚起社會大眾對議題的重視。也因此紀錄片通常沒有精彩的劇情,不會使用特效,比較不具有娛樂性,卻更能感動人心,讓觀眾看完影片後有所省思。
6. 紀錄片與商業電影比較:
【商業電影】
①拍片成本高昂,必須找製片公司投資。
②拍攝對象是由大明星主演劇本中的角色。
③題材大多脫離一般人的生活。
④設定好人物、劇情、場景,按照劇本拍攝。
⑤開拍前會做好時程規劃,拍攝時間會有效控制。
⑥拍攝的地點是製片廠、攝影棚、外景。
⑦用高科技設備進行拍攝和後製,分工細密,畫面品質細緻好看。
⑧拍片主要是為追求商業利益。
⑨導演與演員只有工作關係,不須建立情誼。
【紀錄片】
①拍片花費低廉,通常由導演自行負擔。
②拍攝對象是真實生活中的人物扮演自己。
③題材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經驗。
④拍攝過程沒有劇本,發生什麼就拍什麼。
⑤拍攝時間視有沒有拍到導演要傳達的意念而定,沒有既定的時程計畫。
⑥拍攝的地點是真實的生活情境。
⑦使用基本的設備進行拍攝和後製,分工由少數幾人兼任完成,畫面品質比較粗糙。
⑧拍片主要是為傳達某些理念或凸顯某個議題。
⑨導演和被拍攝者會先互動,建立情誼才開拍。
7. 引導討論:瞭解紀錄片的特色之後,你覺得紀錄片有什麼優點?
8. 老師說明:
①紀錄片雖然沒有大卡司、大成本製作,畫面品質又粗糙,也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或是驚險刺激的大場面,但由於沒有商業利益介入,被拍攝者較能呈現真實的自己,內容忠實記錄了被拍攝者的生活細節與內心世界,所以能提供一個相對客觀的呈現方式,讓我們瞭解生活週遭以外的人事物。
②紀錄片或許娛樂性沒有商業電影來得高,但兩者各有特色。我們除了欣賞商業電影之外,也可以去體會紀錄片帶來的感動,用實際行動支持這些願意堅持自己理念的紀錄片工作者。
9. 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