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年級:國小5年級以上
臺灣剛剛經歷一次很特別的選舉,在這次的選舉當中,除了主流媒體,網路媒體也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台北市長當選人柯文哲先生在他的競選感言中就提到這是一場由網路主導的選戰。我們看到網路工具被候選人用來進行線上募款、推廣自己的政見和理念,以及募集競選活動的參與者和志工。更特別的是,我們還看到許多由民眾自發創作的許多作品,像是漫畫、影片等,經由網路的散播成為這次選舉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其中有許多KUSO(惡搞)概念的作品,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這場選舉讓我們看到了公民參與的更多可能性,因為個人媒體工具的興起,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媒體,來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發聲。本活動希望藉由觀賞這些作品以及創作的過程,來讓小朋友思考公民參與的多種可能性。
活動準備:
1可以事先找好一些網友的作品供小朋友參考,以下為兩個跟競選廣告有關的例子:
(1) 連勝文競選廣告:希望的種子
連勝芠競選廣告─我不要跟連勝文一樣
(2) 【陳菊CF】最愛生活在高雄
最礙生活債高雄–這不是我要的生活
活動進行:
1. 活動開始前先跟小朋友討論以下問題:
(1) 請問小朋友是否知道這次選舉,家裡的選區選出了哪些公職人員?
(2) 當遇到選舉時,除了當天去投票,還可以用哪些方式來支持自己喜歡的候選人?
(3) 如果是小朋友自己,可能會採取哪些方式來支持自己的候選人?為什麼?
2. 然後跟小朋友觀看準備好的影片,並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 為什麼創作者要創作這樣的作品?他的立場是甚麼?
(2) 看完這個作品後給你甚麼感覺?
(3) 這個作品的哪些部分讓你印象深刻?
(4) 當很多人都看到這個作品後,可能會發生甚麼事?
3. 然後跟小朋友說明,今天他也要以公民創作者的角色來創作一個作品,並且希望這個作品可以達到影響別人的目的,開始創作之前先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 有甚麼公共議題是小朋友很關注的?然後從這些議題當中挑選一個來做為今天創作的主題。
(2) 跟小朋友一起上網收集跟這個議題有關的資訊,討論主要的看法有哪些?
(3) 確定作品要傳達的核心想法是甚麼。
(4) 可以用哪些方式來引起大家的注意。
4. 然後和小朋友一起創作,創作的型式由小朋友自己決定。
5. 創作完成後,請小朋友利用各種方式(臉書、手機上的通訊軟體或是面對面直接分享等)分享給周遭的親朋好友。
6. 一週後,和小朋友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 分享的過程中,他是否有遇到甚麼困難?
(2) 分享的過程中,他是否有學習到什麼?他是否對這個議題有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