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名稱:一張照片的影響力(設計者:賴慧玲)
二、配合年級、科目:國小中年級以上
三、活動所需準備的材料:電腦、網路、新聞照片(可以關鍵字自行上網搜尋)
四、活動簡介與目標:
近日,一張小艾倫伏屍海灘照在網路引起熱烈討論,引發全世界的關注。拍下照片的是道安通訊社的攝影記者尼露菲兒•德米爾(Nilufer Demir),他表示自己當時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把他們的照片拍下來,讓土耳其和全世界都看到。他,真的做到了。
在捕捉新聞事件時,一張好的新聞照片能讓觀看者產生最直接的感受,影響對事件的觀感,畫面記錄下的每一瞬間,或開心、或心痛,都該具有揭示真相的功能,然而同樣是新聞照片有些畫面具有影響力,有些畫面則不然,因此本活動藉由親子互動,一方面瞭解在我們到不了的世界角落樣貌,一方面思考一張具有影響力的照片背後隱含哪些沒被看見的意義。
五、活動說明:
1、爸爸媽媽先請孩子用”小孩”與”海灘”兩個詞進行畫面聯想,以圖畫或口語來敘述想到這兩個詞會連結成什麼樣的畫面。
2、接著,讓孩子分享對媒體、電影中再現的各國幼兒(6歲以下)印象,以及覺得幼兒或兒童應該過著甚麼樣的生活。
3、爸爸媽媽與孩子一起看伏屍海灘的敘利亞男童照,對比前面的想像,這張照片帶給你甚麼感受。
4、爸爸媽媽簡要說明新聞照片內容,小艾倫是庫德族人,來自土耳其、敘利亞邊境的科巴尼,去年為了躲避「伊斯蘭國」(IS)聖戰士而逃到土耳其, 9月2日,2艘載著33名敘利亞難民的小艇,從土耳其博德魯姆出發,目的地是航程僅25分鐘的希臘科斯島,當時海上無風無浪,兩艘小艇卻疑似超載翻覆,13位難民命喪愛琴海,包括5名孩童和1名女子,小艾倫屍體被沖上土耳其海灘。(參考新聞)。
5、利用世界地圖和孩子一起瞭解事件的地理位置。爸媽可與孩子一起蒐集有關難民的資訊,包括甚麼是難民、哪些國家因甚麼原因而迫使人民成為難民、哪些國家接受難民、國際間的態度…(可參考十點快速看懂歐洲難民事件、不只敘利亞,那些橫越地中海的難民為什麼離開家園)
6、難民問題由來已久,為什麼這張男童浮屍海灘照會震驚全球?查找一下同一事件的其他照片,給你的感覺是一樣的嗎?(不同的距離、不同的構圖、不同的情節)。這張照片在網路上傳遍全球,也有很多的改編與再製,表達對此事件的關注固然是好事,但此傳播狀態有無其他問題?
可參考幸佳慧(2015.09.05)臉書貼文: …這種不幸,本該收疊在內心深處悼念哀傷省思的…..變成巡迴般的展演,人性可議的晦澀是否也展演其中了?難民遇害的新聞很多、影像也不少,我猜想原因,是否因小男孩的年紀姿態衣物與場景,有股不可說的浪漫與可愛,使他的不幸多了悲壯美感,滿足人因安全距離外旁觀又想添上一筆道德出席紀錄的心理需求,蜂擁加入行列,像印著精美圖樣的傳單在公寓信箱裡塞爆流竄……這種網路社群聚合的憐憫,會促發我咬指的焦慮,究竟是網路社群養成的分享速食症?集體互慰的精神病狀?或是,為了不真不足的哀傷而裝飾…
7、爸媽與孩子分別挑選一張對自己最有影響力的新聞照片,介紹與分享自己的感覺,設想如果自己是此照片的攝影師,希望傳達甚麼訊息給大眾,以及有甚麼訊息被隱藏在照片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