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可以七十二變-社群媒體裡的個人形象 洪瑞君
適合年級: 五年級以上
活動目的:
社群媒體佔據了現代人生活的許多時間,它是資訊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人際交流不可或缺的平台。但是社群媒體的使用,也有些隱藏的危機,例如心理層面上可能造成對自我的不滿,以及國內外皆有所聞的利用社群媒體所造成的犯罪,例如:誘拐等。本活動希望可以達到以下三個目的,讓家長和小朋友一起進一步了解社群媒體的本質:
(1) 協助家長和小朋友思考社群媒體作為個人形象展演舞台的本質。
(2) 協助家長和小朋友思考社群媒體內容虛實交雜的特性。
(3) 協助家長和小朋友思考個人在社群媒體上建立特定個人形象的意圖和方法。
活動準備:
1. 可上網的電腦、數位相機或手機、修圖軟體。
2. 兩張紙或兩個筆記本、筆。
活動進行:
1. 首先,請家長和小朋友一起討論自己社群媒體的使用。
(1) 為什麼喜歡使用社群媒體?通常用來做甚麼?
(2) 社群媒體上的朋友都是實際認識的朋友,或者也有在社群媒體上結交的朋友,比例大概多少?
(3) 分別自我描述一下,覺得自己在社群媒體上的形象應該是如何?(例如:愛家的好男人、工作狂、兼顧工作和家庭的虎媽、運動健將、書呆子、班上的領導人、諧星等)
(4) 如果小朋友願意的話,請家長跟小朋友交換看兩人的社群媒體頁面,然後描述一下對方的社群媒體形象為何?和剛剛的自我描述是否有差異?
(5) 最後再比較一下,覺得對方在社群媒體上的形象和實際上是否有差異?有的話,請描述一下差異為何。
2. 請家長和小朋友分別選出自己的三個朋友,必須是實際生活上有接觸的朋友,且最好是社群媒體上形象非常鮮明的朋友。
(1) 先分別在自己的筆記本(或紙張)上,寫下自己對這三個朋友的社群媒體形象的描述。(例如:A-工作狂、情緒起伏大、缺乏自信心。B-享受生活、美食家、個性隨和。)
(2) 然後,互看對方的三個朋友的社群媒體頁面。再分別寫下對對方朋友社群媒體形象的描述。
(3) 都寫完後,比較一下對同一個人的描述的異同在哪裡?
(4) 最後,分別針對自己的三個朋友,回想一下實際生活中對他們的認識,將兩人剛剛寫下的對他的描述中,實際形象也適用的形容圈起來。
(5) 最後,討論一下為什麼社群媒體形象和實際的認識會有差異。可能的原因是甚麼?
3. 最後,兩人要為對方打造一個暫時的社群媒體新形象。
(1) 首先討論一下新形象的內涵,最好是跟原本的個性落差非常大的。(例如:本來爸爸是工作狂,現在特意要打造一個運動健將的新形象。)
(2) 針對要打造的新形象,做一連串照片的拍攝。並利用修圖軟體盡量美化這些照片。
(3) 將這些照片陸續發表在社群媒體中,看看朋友們的反應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