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玩媒體:為什麼我看到的是這些廣告? 洪瑞君
適合年級: 五年級以上
活動目的:
當我們利用網路搜尋引擎進行搜尋時,或者是打開我們的免費電子郵件信箱讀取信件時、或者是瀏覽社群網站時,我們同時也會看到這些平台對我們發送的廣告內容。現今網路平台利用數據分析的方式,發送給個別使用者可能會有興趣的廣告內容,以提高廣告的點擊率以及自己的獲利。本活動希望藉由觀察這些廣告內容以及活動的進行,達到以下目的:
(1) 協助家長和小朋友思考和了解網路廣告的運作方法。
(2) 協助家長和小朋友思考自己的網路使用行為如何被各平台所記錄。
活動準備:
1. 可上網的電腦。
2. 小紙卡18張,筆。
活動進行:
1. 首先,打開常用的搜尋引擎,選擇幾個不同的關鍵字鍵入進行搜尋,並討論以下問題。
(1) 當針對不同的主題進行搜尋時,頁面上出現的廣告內容是否有變化?
(2) 這些廣告內容和搜尋關鍵字之間的連結為何?有哪些廣告內容讓你想點擊進去看看?
2. 如果家長和小朋友都有使用社群網站(例如:Facebook),請家長和小朋友分別登入自己的社群網站,並討論以下問題。(如果小朋友沒有使用社群網站,可以比較其他家人間的社群網站頁面)
(1) 家長的頁面上出現的廣告有哪些?小朋友的頁面上出現的廣告有哪些?
(2) 這些廣告是否有符合自己的個人興趣?
(3) 你覺得為什麼此社群網站知道要發送這些廣告給你?此平台如何得知你會對這些廣告內容有興趣?
3. 如果家長和小朋友都有使用免費電子郵件信箱(例如:Gmail, Hotmail等),請家長和小朋友分別登入自己的電子郵件信箱,並討論以下問題。(如果小朋友沒有使用電子郵件信箱,可以比較其他家人間的電子郵件信箱頁面)
(1) 家長的頁面上出現的廣告有哪些?小朋友的頁面上出現的廣告有哪些?
(2) 這些廣告是否有符合自己的個人興趣?
(3) 你覺得為什麼此電子郵件信箱平台知道要發送這些廣告給你? 此平台如何得知你會對這些廣告內容有興趣?
4. 討論完畢後,跟小朋友說明今天的活動要請他擔任數據分析的角色,針對不同的使用者,他要決定要發送哪類商品的廣告內容。
(1) 搜尋引擎廣告:請家長在六張紙卡上分別寫下六個搜尋關鍵字,小朋友看過這六個關鍵字後,請他描述這位使用者的可能身份,例如35歲的上班族媽咪、或是15歲的青少年。然後請他列舉一下,可以發送那些商品的廣告內容給這位使用者。
(2) 社群網站廣告:請家長在六張紙卡上分別寫下六個按讚粉絲頁的名稱或是是加入社團的名稱,小朋友看過這六個名稱後,請他描述這位使用者的可能身份,然後請他想一想,他會發送那些商品的廣告內容給這位使用者。
電子郵件信箱廣告:請家長在六張紙卡上分別寫下六個所訂閱電子報的名稱或是電子郵件主旨,小朋友看過這六個名稱後,請他描述這位使用者的可能身份,然後請他想一想,他會發送那些商品的廣告內容給這位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