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名稱:親子寶可夢(設計者:賴慧玲)

二、配合年級、科目國小中年級以上

三、活動所需準備的材料:寶可夢新聞或媒體文本數則

四、活動簡介與目標

風靡全球的手機遊戲「寶可夢(簡稱)」終於來台了,於是路上低頭的人變多了,新聞等著報導寶可夢遊戲後發生了奇聞趣事,遊戲評價不一,有玩家持續抓寶期盼收服各種寶貝,有玩家則玩一天就感無趣,也有人一開始就認定絕不跟著這股熱潮。然而寶可夢這款遊戲就如所有的媒體一樣,本身無善惡,端看使用者如何使用。因此本活動希望親子藉由共同瞭解這個遊戲,用多元的觀點看新聞事件,思考自己如何選擇,而非一味跟從或拒絕。

五、活動說明

1、我家的寶可夢總檢查:爸爸媽媽與孩子先互相瞭解一下,家庭成員中針對該款遊戲的使用情形與看法。

(1) 我們家可以玩寶可夢嗎?誰可以玩?誰不可以玩?是誰決定的?

(2) 針對寶可夢這個遊戲,如果可以玩,我們家有無任何規定?(例如玩的時間、時數、場合等)

(3) 玩過之後,你覺得這個遊戲如何?你發現什麼?

(4) 如果不可以玩,是誰禁止的?為什麼?

 

2、在回應前列問題的過程中,爸媽與孩子都可以各自思考在家庭中媒體使用的自由度,父母的期待、要求與孩子的行為是否一致。使用媒體,與其禁止不如陪伴、教育,自由也不等於放任,寶可夢是拉近全家關係或引發親子衝突呢?

 

3、你對寶可夢的瞭解有多少?例如這是一款結合虛擬與真實空間的手機遊戲、美意在讓人願意走動而非僅是窩在家裡、結合地圖手機和遊戲三元素、衍生的群聚效應、人際聯結等。使用一種媒體或玩一款遊戲之前,都可以試著深入了解它。參考:

為何大家都迷Pokemon GO 原來是這原因

對著手機呵呵笑「精靈寶可夢」到底在幹麻?

《精靈寶可夢Go》開發者漢克:寶可夢給了大家 花時間在一起的理由

 

4、爸爸媽媽與孩子各自蒐集3-5則有關寶可夢的媒體文本或新聞,可以自訂不一樣的題材,例如:

(1)寶可夢與鄉土劇鄉土劇無極限! Kuso寶可夢「收服壞寶貝」

(2)寶可夢與廣告(建商也瘋寶可夢 案場人氣大增)、

(3)寶可夢與新聞(玩寶可夢違規 全台開出349張罰單)、

(4)寶可夢好事(別再責怪《寶可夢》 很多人說感謝它

透過從不同的觀點來看寶可夢,瞭解自己選擇是否遊戲以及評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