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的視界」教案大綱
一、 教案編寫人:賴慧玲
二、 教學時數: 40-80分鐘
三、 適用對象: 國小高年級以上
四、對應媒體素養指標:
    2-4-2解讀媒體內容潛藏的價值觀、意識形態和權力關係。
五、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記者為我們報導新聞事件,目的應是傳達閱聽眾客觀事實,並負起監督的責任。然而現在記者的形象與聲望在多數人心中多是負面,不外乎是整個新聞媒體大環境所致,包括良莠不齊的報導、過度重視腥羶色議題、挑撥閱聽眾的情緒、粗糙的新聞整理方式…等。為了「製造」出「好看」的新聞,更常見記者不惜自身安全也要搶到最佳的報導位置,因為這樣才能讓閱聽眾有身歷其境的感受,如此左右大家的觀感,反而讓新聞真實性與重點失焦,特別是在影像的世代裡,大家看到的世界已成了記者反映的視界。因此本教案活動希望:
1.學生透過分析新聞畫面假想記者的報導角度。
2.瞭解新聞報導會因不同的手法影響閱聽眾的觀感。
六、主題:記者的視界(PPT)
七、新聞來源及文本:台化爭工作權失控衝撞 採訪記者10人送醫
台化彰化廠面臨關廠,上千名員工一早抵達彰化縣政府廣場準備靜坐抗議,不料部分員工情緒激動不斷鼓譟,原定上午十點開始的集會申請,十點一到就演變為流血衝突,警方、台化員工和採訪的媒體記者逾50人受傷掛彩,包含中天電視記者已有10人送醫,彰化縣大眾傳播工會也發表聲明,嚴厲譴責失序的不理性行為。
在彰化分局長陳順和指揮下,警力出動拒馬、盾牌集結,此時員工不滿情緒高張集體推擠向前衝,採訪的媒體和員警被推倒、踩踏,在衝突中有近30名警力、20多名台化員工與6名媒體記者,因被壓住、推擠而受傷,其中中天電視記者陳孟輝因被推倒在階梯上,雙腳被拒馬緊壓傷勢嚴重,所幸送醫檢查後未骨折,已無大礙。
彰化縣大眾傳播工會理事長許書維指出,今日台化公司員工上千人於彰化縣政府前抗議,縣長尚未出面,台化員工即向前推擠,造成多名員工、警察,甚至是夾在員工與警察中間的記者受傷,中天記者陳孟輝傷勢嚴重送醫,彰化縣大眾傳播工會對台化員工不理性行為予以譴責。
八、教學建議:
◎課前準備
1.有關台化關廠衝突事件的新聞畫面數張(可列印圖片或影像電子檔)
◎課堂活動
1.請學生分享對記者的看法:
(1)我覺得記者這份工作是
(2)記者在工作時都
(3)我常在新聞中看到記者
(4)當記者的優點與缺點
2.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台化關廠衝突事件的新聞畫面展示給學生看,請學生透過畫面推測記者所在的位置,並且想像畫面中沒看到的地方會是什麼樣的情境。(如果是列印圖片,則可以讓學生畫出來)
3.思考記者為什麼要給你這樣的畫面,他想透過畫面告訴你什麼?(事件)希望你感覺到什麼?(觀點) 你看到的與記者想讓你感覺到的有何異同?畫面沒說的內容可能是什麼?教師協助將學生對畫面的分析摘要記錄於白板。透過分析畫面的練習,讓學生了解所有的媒體內容都是人為建構,我們並非只能被動接收,而是可以主動深入思考每個內容潛藏的意識形態。(如果教師熟悉影像分析的技巧與知識,也可以帶學生更深入分析,包括角度、畫面的權力關係..)
畫面
圖說內容
記者可能想讓我感覺..
我看到的感覺
畫面沒說的話可能是
1
 
 
 
 
2
 
 
 
 
3
 
 
 
 
 
4.利用5W1H方式閱讀新聞文本「台化爭工作權失控衝撞 採訪記者10人送醫」:
(1)what-新聞內容是什麼?台化公司彰化廠因面臨關廠,員工不滿發動抗議集會,引發衝突造成多人受傷。
(2)who-新聞中提到哪些人?抗議員工、警方、記者、工會理事長。
(3)where-新聞在哪裡發生的?彰化縣政府廣場。
(4)when-新聞發生日期?105年10月6日
(5)why-造成事件的原因?台化公司彰化廠因汽電共生鍋爐操作許可證申請展延過期失效,無法再生產,面臨關廠,造成上千名員工面臨失業。
(6)how-如何解決?彰化縣大眾傳播工會也發表聲明,嚴厲譴責失序的不理性行為。
(7)文本中有哪些訊息沒有被報導?例如員工不滿情緒高張集體推擠向前衝的導火事件是什麼?受傷的記者為什麼會捲入其中?
5.老師可詢問學生關於這則台化彰化廠關閉事件的瞭解狀況,鼓勵學生思考事件涉及的環保與勞工權益議題,從不同的角色位置來思考。純文字報導與圖文並茂的報導給你哪些不一樣的感受?此外也要提醒學生如果只看這則衝突事件,會給你什麼樣的印象,這些印象是否存在著刻板化,例如有抗議就一定會有衝突。
6.播放此事件的影像新聞,讓學生前述運用思考圖片的方式,想像自己就是記者正站在哪個位置報導,在影像新聞中可以發現推擠衝突已造成受傷、場面緊張危險,為什麼記者要為了新聞畫面讓自己冒險?拍攝員工被壓制或受傷在地,這些煽情的畫面想表達什麼?我們一定要透過這樣的畫面才能感覺衝突場面的混亂嗎?
 
7.收看第三隻眼片段,瞭解新聞產製與報導現場的真相,再次回應先前的討論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