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合年級、科目:適合各年齡學生。
 
二、活動所需準備的材料: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內建相機程式、個人臉書帳號、紙、筆。
 
三、活動簡介與目標:
本次主題:社區抓寶趣
「寶可夢」遊戲盛行,不分男女老少均因此款手機遊戲走出戶外尋找「寶貝」蹤影,玩家呼朋引伴、攜家帶眷前往熱門抓寶據點;一款手機遊戲,成功讓許多「低頭族」開始與週遭人群互動。
 
另一方面,科技發展與普及使得「自媒體」興盛,全台有超過75%的民眾使用Facebook臉書,更有92%的手機使用者每天用行動載具「滑」臉書。在臉書上,使用者和親朋好友分享所見所聞所感,以及自己認為重要或值得推薦及注意的消息,公布在臉書的信息相較於傳統媒體因此有更高的擴散率,甚至可能影響議題的形成與熱議程度。透過社群媒體,隱身於各個角落的使用者得以相遇、互動,進而發揮其影響力。
 
本活動希望如同「寶可夢」遊戲精神,邀請親子一同善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來觀察、紀錄生活環境,並利用臉書傳播生活週遭值得眾人關注的地方,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一起讓生活環境變得更好。
 
四、製作或活動步驟或重點:
1. 利用平日飯後課餘時間或週末假日,每週1至2次,每次撥出至少20至30分鐘,帶著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和孩子一起到社區裡走走逛逛,一邊張大眼睛觀察。
 
2. 若看到社區裡值得關注的現象或事物,操作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內建相機拍攝下來,並用隨身攜帶的紙筆做下紀錄。可觀察與記錄的現象或事務,諸如:流傳已久的古老手藝(例如竹編、打鐵、手做豆腐等)、社區裡對於環境保護的措施(環境灑掃、資源回收等事務的推行狀況)、社區裡的生態環境(例如社區民眾可共同保護的植物或公園設施)、社區裡對於弱勢族群的照護措施(例如食物銀行、弱勢家庭照顧據點)、社區志工活動(例如志工協助事務、需要志工協助的地方、志工招募需求、熱心志工楷模)、社區無障礙設施、社區流浪貓狗問題… …等。
 
3. 在自己的臉書帳號貼出紀錄文章,包括以下內容:相片,以及相片說明文字,包括自己的見聞與感想、希望社區民眾或身邊親朋好友如何一同關注的建議等。
 
4. 號召朋友一起加入這個社區抓寶運動,擴散活動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