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合年級、科目:適合各年齡學生。
二、活動所需準備的材料:電視及一份今日報紙、相機或有拍照功能的手機、紙、筆。
三、活動簡介與目標:
本次主題:新聞比一比
目前一般民眾雖依賴網路,但電視仍無法取代,其中又以新聞為主要收視的節目之一。另外,雖然網路已成為接觸新聞的主要工具,但紙本報紙仍未被取代,即使確實有一些國外的報紙媒體以停止印刷紙本改為經營網路版本,但在國內,紙本報紙仍然存在。
本次的活動,請家長跟孩子一起看電視新聞與紙本報紙,藉由這個過程,比比看兩者之間的差異,也討論兩者的存在價值,進而能夠知道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
四、製作或活動步驟或重點:
1. 首先,先打開電視新聞,將播出的每一則新聞依序拍照下來。每一則新聞至少拍到三張標題不同的新聞畫面。如下方三張圖片,可發現新聞標題字幕都不同(共有「雪山西稜禁通行 遊客冒命闖關」、「雪山西稜眺望美景 登山客瘋朝聖」與「闖關攀爬西稜線 最重開罰3千元」)。



2.在報紙中找到剛剛電視中有看到的相關新聞事件,觀察報紙如何呈現這則新聞:
(1) 新聞標題的外觀有何相異之處?
i. 字體、大小,如何吸引讀者注意?
ii. 電視裡的新聞標題不斷在改變,報紙上的新聞有幾個標題?
(2) 電視新聞會在角落標出該則新聞事件發生的地區,或受訪者所在地區;報紙新聞又是如何呈現這些資訊?
(3) 電視新聞會用新聞畫面旁的跑馬燈預告下則新聞,報紙新聞是否有類似功能的機制?這樣的設計對讀者來說有何幫助?是否需要?
3.跟孩子一起想想自己收看電視新聞與閱讀報紙新聞時的狀況,想想看針對一則新聞,對新聞讀者來說,收看有動態視覺畫面的電視新聞,與僅有靜態視覺的報紙新聞,有什麼不一樣?
以下列出一些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的問題供參考,討論時則建議將重點寫下來:
(1) 電視新聞畫面的元素,以及報紙新聞畫面的元素,有什麼不一樣?
(2) 這些元素如何影響電視節目觀眾或報紙讀者的觀看意願、專注程度、資訊的吸收程度、資訊的記憶程度等等?可以問孩子以下問題:
i. 先收看一則電視新聞,問問孩子還記得剛剛這則新聞的重點是什麼嗎?請孩子憑記憶大致口述,並詢問孩子,若忘記了新聞播報的內容,要怎麼辦?如果是報紙新聞,是否容易遺忘新聞內容?若閱讀完新聞想再重新看一次重點,可以怎麼做?
ii. 相較之下,看電視新聞似乎只能記得重點,是否因為看電視新聞較容易被干擾分心而影響專注程度與內容的吸收?覺得什麼時候容易被干擾、分心?是否會被新聞的畫面、聲音或收看新聞的環境所影響?閱讀報紙新聞的時候,又是否容易被哪些因素影響而分心?
iii. 收看電視新聞時最容易記住新聞的什麼重點?閱讀報紙新聞的時候呢?
(3) 收看電視新聞與閱讀報紙新聞的環境與情境是否相同?
i. 什麼時候會想看電視新聞?在哪些時候容易看到電視新聞?為什麼呢?
ii. 什麼時候會想看紙本報紙?在哪些時候容易看到紙本報紙?為什麼呢?
iii. 在忙碌的生活中,哪一種新聞媒介能夠配合忙碌的生活步調?
(4) 每一則電視新聞播出的新聞事件,紙本報紙也都有報導嗎?相反地,每一則紙本報紙報導的新聞事件,電視新聞都有報導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
(5) 電視新聞上較常看到哪一類型的新聞內容?報紙新聞上又以哪些類型的新聞內容最多?為什麼?
(6) 經過這些討論,覺得電視新聞和報紙新聞各有什麼特色?可以互相取代嗎?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麼幫助?
(7) 可以跟孩子一起畫出自己的一日行程表,並在其中標註可以看新聞的時間,看看哪些時間可以看電視新聞,哪些時間可以看紙本報紙。
4.可以將一日行程化為如下的大富翁棋盤,然後思考其中可以運用電視新聞與紙本新聞的時機,以及對自己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