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法院揚媒海外」教案大綱
一、 教案編寫人:賴慧玲
二、 教學時數: 40-80分鐘
三、 適用對象: 國小高年級以上
四、對應媒體素養指標:
2-3-1檢視媒體內容中的刻板印象,並探究其影響。
5-3-2關注公共議題並表達意見。
5-3-2關注公共議題並表達意見。
五、媒體素養教學設計說明與目標:
立法院是負責審查中華民國各項法案以及中央政府預算的機關,是最高立法機關,任何法律、條例都需經由立法院通過,並由總統公布後才有效力。然在立法決議過程中,多數人透過新聞媒體所認識的立法院卻時常上演全武行,打架爭吵是為了哪個預算案、哪條法令常被淡化,只有一張張精采的打架照片與畫面揚媒國際。因此本教學活動,希望:
1.學生藉由比較與分析新聞內容,察覺自己對立法院的認識與印象受什麼因素影響。
2.學生透過角色扮演,思考如果自己是記者會如何報導這個事件新聞。
六、主題:台灣立法院揚媒海外(PPT)
七、新聞來源及文本:立法院打架:台灣「家醜」隱藏的民主危機
台灣國會因為議案審核問題再度爆發激烈衝突,打架影片也透過網絡廣為流傳。但這其中也隱藏著台灣民主深化的危機。7月14日,台灣國會因為內政「前瞻計劃」法案的審核與通過,再度爆發激烈衝突。不只在國家法律最高殿堂丟椅子、砸水球,甚至也有國會議員遭到毆打,雖然沒有演變成流血衝突,但台灣國會的形像全都被錄了下來。
這些激烈地打鬥場面也被廣傳,成為國際媒體報導的對象。除了英國各大媒體外,美國CNN也罕見地創下超過100萬的點閲。甚至連遠在非洲的奈及利亞與東南亞的泰國等當地電視台都做了報導。
「家醜外揚」
許多台灣網友看見自己國家的國會出現激烈衝突,紛紛表示「丟臉」,甚至認為「家醜外揚、人民選他們不是來打架的」,讓外國人看見台灣民主的糗態。然而也有網友自我解嘲表示,跟東歐有些國家國會丟煙幕彈,甚至衝進去直接摔角相比,台灣這幾年的國會衝突已經「相對溫和」。
台灣的國會過往在戒嚴時期,由於一黨專政的緣故,並沒有發生太過激烈的動作。直到1987年解嚴後,1988年即出現了當時民進黨不滿總預算案的審核,讓當時的立委跳上主席台,隨即發生激烈扭打,也成為台灣史上首例。
爾後的90年代,台灣國會的「打架潮」一度廣為世界所知,再進入2000年代政黨輪替後,這樣的情景雖然有趨緩,但每當國會再發生衝突時,過往打架的「黑歷史」還是會重新喚起老一輩台灣人的記憶。
集權式完全執政
對於台灣國會再度發生激烈衝突,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梁文韜則感慨「民進黨正在重蹈國民黨以前的覆轍」。梁文韜分析國會打架的遠因,是因為現在執政的民進黨不只總統,國會也是拿下過半席位下,讓民進黨可以強勢通過法案,也讓國會少數的國民黨用此方式來激烈對抗。然而梁文韜也說,過去2008年馬英九執政時,也是國民黨國會過半,民進黨也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激烈抵制議事。
綜觀這起衝突,也是肇因於民進黨推行的「前瞻計劃」法案受到國內質疑,而在民進黨仍然要透過國會半數強勢表決情形下造成的結果。梁文韜給這樣的現象稱為「集權式完全執政」。
梁文韜認為,當初國民黨就是在2012年馬英九連任後,開始放手去用國會優勢來強行表決各項議案。然而梁文韜也分析,就是這樣的行為讓台灣很多民眾感到不滿,「這種由上而下的集權式完全執政,最後也讓國民黨丟了政權」。
就他所觀察,現在的民進黨開始在重蹈以前國民黨覆轍,認為有了國會多數一切可以為所欲為,但其實他關注的地方是,所謂擴大內需的「前瞻計劃」是否有更多公民可以「由下而上」來參與討論的機會?
民主缺乏深化
梁文韜感嘆,台灣解嚴30年來,民主的進程正在碰到轉型階段,尤其公民的意識已經漸漸起來,他們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納稅金,政府會用在什麼方向。像現在的「前瞻建設」就是缺乏更多溝通,讓公民參與討論的機會也變少,縱使通過,只會徒然增加更多公民的不信任。
梁文韜擔心的是,過去國民黨與現在民進黨這樣的作為,會失去讓台灣民主深化的契機。「民主不是四年一次的投票就算了」,他認為選舉只是現代公民素養的其中之一。除了選舉,罷免、創製、複決等權利培養都需要加深。
台灣過往在教科書上,有「公民與道德」科目,然而在2006年後的教材中,才添加了許多如「公民不服從」等其他意識培養,也因此現在年輕一輩的公民科學習中,才會有所謂"監督政府"的意識。
而台灣的選舉風氣,從以前至今都還是要以「錢」為主,在選舉時沒有金主贊助、或是龐大資金來造勢的話,通常都不太會選上。梁文韜認為老一輩這樣的選舉風氣必須改善。
他補充:「香港雖然也有其議會的問題,但至少他們在選舉時,金額與支出都會受到限制。如果超出預算,或是有不正當地收受補助,廉政公署立刻就來查,我很不希望看到未來台灣還是有用錢堆出來的政治人物,那是不真實的。」
這次的國會打架事件,影片意外流出到各大國際媒體網站,也讓台灣當局自豪的民主經驗再次受到打擊,也許依舊證明一句老話,自由還是要建立在完全的自律上,不能用破壞他人的自由來解決問題。
八、教學建議:
◎課前準備
1.請學生分組進行,每一組自選3-5篇有關立法院的新聞報導(也可按國家分組),並且進行歸納與分析,從這3-5篇的報導中找出立法院常因哪些事件出現在新聞中,或是這3-5篇的報導也可以是同一個事件的追蹤專題(例如實習生砸水球事件)。
2.教師準備因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引起的立法院衝突事件新聞數則。教師可自己列出幾個報導方向,再進行新聞蒐集,例如針對媒體實習生的後續處理、暴力衝突延燒的效應…等。
◎課堂活動
1.請學生說說對立法院的瞭解與印象:
(2)你對立法院的印象是什麼?這些印象從何而來?
2.教師可補充說明,因為一般民眾或年紀尚小的學童不太可能主動認識立法院職務,也鮮少主動瞭解目前正在立哪些法,所以我們的資訊來源常是新聞媒體。主動查找能幫助我們思辨與篩選適當的內容,被動觀看,則容易對立法院形成既定印象,而這印象或許就是暴力與衝突。
3.請學生分組進行報告:
(1) 立法院常因哪些事件出現在新聞中?
(2) 各組所找的3-5篇報導屬同性質、類似題材?或是不同的內容?
(3) 你們在這些報導中發現什麼?
4.接著討論近日因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引起的立法院衝突事件:
(1) 你聽過/知道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嗎?
(2) 立法院近日因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爆衝突事件,你對這個事件瞭解多少?媒體報導方向包括?
(3)你看過立法院打架影片或照片與報導嗎? 這些內容給你什麼觀感?
立院打架成台灣之光 CNN臉書、時代IG發文報導
立院打架成台灣之光 CNN臉書、時代IG發文報導
(4)除了關心立法院打架,揚名海外被爭相報導,感到丟臉之外,你會想知道什麼(媒體沒報導的)?
5.發下「立法院打架:台灣「家醜」隱藏的民主危機」新聞文本並進行閱讀,思考與表達這則新聞內容與觀點與其他新聞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6.搜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引起的立院衝突相關報導,設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記者,你會如何報導這個事件,或者你會想衍生哪些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