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新聞獎」教案大綱
一、 教案編寫人:新北市龍埔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 教學時數:40分鐘
三、 結合領域:重大議題–生涯發展教育(3~6年級)
四、 配合教科書內容:
自編
五、 對應能力指標:
2-2-3認識不同類型工作內容。
2-2-5培養對不同類型工作的態度。
六、 主題:獎勵堅持求真報導 卓越新聞獎頒獎(PPT)
七、 新聞本文:
(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台北29日電)第16屆卓越新聞獎今天頒獎,本屆訴求「撥開假新聞迷霧,堅持求真」,得獎報導涵蓋跨國報導、長照、網路假新聞和虛擬鄉民等議題。網路媒體「報導者」連續兩年獲調查報導獎。
卓越新聞獎2017社會公器獎頒給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公庫成員平均年齡27、28歲,代表領獎人上台領獎時,舉牌「反對修惡勞基法」,希望激發對勞基法修法更多關注和討論。
社會公器獎每兩年頒獎一次,評審召集人葉大華頒獎前引言表示,公庫站在權力者對立面,是記錄受壓迫者聲音的獨立媒體。
卓越新聞獎評審團說明得獎理由,表彰公庫長期關注公共議題、關心社會弱勢、注重公民行動,倡導多元價值,並以影音形式完整記錄,獲獎金20萬元。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成立於2007年,以公眾捐款為主要經濟來源。公庫庫長、傳播學者管中祥說:「公庫是另類媒體,我們不是在做實驗,我們是真實的。」
新聞獎頒發單張新聞攝影獎頒給鏡週刊楊子磊「一個人的革命」;系列新聞攝影獎得獎人是蘋果日報吳柏源「捍衛居住正義高雄果菜市場拆遷爭議」。
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即時新聞獎,獲獎的是聯合晚報何振忠、張宗智、李樹人、何定照「愛滋歧視在台灣-軍校生阿立的故事」。
深度報導獎頒給天下雜誌「農地上的世界冠軍」。國際新聞獎則由商業周刊「假新聞撕裂歐洲」獲獎。新聞評論獎頒給聯合報梁玉芳「走入長夜之前─關於老去與長照」。
報導者跨國報導「造假.剝削.血淚漁場」獲調查報導獎。報導者連續兩年奪調查報導獎。
廣播類部分,警察廣播電台是大贏家,同時拿下即時新聞暨新聞節目獎及深度報導獎,分別為「蝶戀花賞櫻團遊覽車國道重大死傷事故即時報導」、「虛擬鄉民、真實公益」系列報導。
電視及網路(影音)類,聯利媒體公司獲即時新聞獎及深度報導獎2獎項。得獎作品分別為「2016白宮爭奪戰」特別報導及「你我老之路-老病死之『生路』」。
三立電視「消失的國界:失控聖戰-伊拉克烽火前線」獲國際新聞獎。
民間全民電視以「不存在的孩子」系列報導獲調查報導獎。
每日新聞節目獎頒給中投有線電視南投新聞。
電視及網路(影音)類評審丘岳在頒發調查報導獎時表示,今年報名件數較去年增加39%,質與量都提升。
八、 教學目標:
1.區辨新聞報導的優缺點。
2.瞭解記者工作的重要性。
3.培養對優質新聞報導的認識。
九、 教學重點建議:
一、教學準備
①預先影印新聞文本:
獎勵堅持求真報導 卓越新聞獎頒獎
②開啟或預先下載以下網頁:
批踢踢實業坊–[XD]賴床的理由
〈水門案‧始末〉兩菜鳥記者 逼尼克森下台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2017.1.7【民視異言堂】不存在的孩子(上)
2017.1.7【民視異言堂】不存在的孩子(下)
二、課程實施
(一)引導活動
1.【新聞來找碴】
①播放「批踢踢實業坊–[XD]賴床的理由」新聞畫面擷圖,請學生找找看新聞報導有什麼問題,並進行搶答。
②請學生分享自己看過記者報導很差勁的經驗。
(二)發展活動
1.【無冕王】
①老師依序揭示以下語詞,請學生猜猜看是在指什麼行業:「無冕王」、「第四權」、「水門案」。
②老師說明:
*無冕王—對記者的美稱,因為記者雖然沒有得到真正的封冕,但可以透過新聞報導,揭露某些不為人知的事件,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觀點。
*第四權—在三權(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之外的第四種制衡力量,指媒體可以讓公眾了解問題、發表公共見解,因此可以領導和成為對政府的一種制衡。
*水門案—1972年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水門綜合大廈」發現被人侵入,在兩位〈華盛頓郵報〉的記者追查下,揭露了當時尋求連任的尼克森總統與這宗竊聽陰謀有關,最後迫使他於1974年宣布辭去總統職務。(可開啟「〈水門案‧始末〉兩菜鳥記者 逼尼克森下台」網頁說明)
③老師提問:為什麼我們現在提到記者時,很難會聯想到以上的形象?
2.【新聞界的奧斯卡】
①老師發下「獎勵堅持求真報導 卓越新聞獎頒獎」新聞影本,請學生閱讀。
②老師說明:雖然現在台灣有一部份的記者,很難讓人聯想到原本賦予「無冕王」、「第四權」的期許,但仍然有不少人是秉持著專業在從事新聞工作。「卓越新聞獎」堪稱是「新聞界的奧斯卡」,就是來表彰這些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所做的新聞報導。
③開啟「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網頁,點選「關於我們」介紹該組織的工作內容。
④觀賞「2017.1.7【民視異言堂】不存在的孩子(上)」,讓學生感受優質的新聞報導。(可在課後繼續觀賞「2017.1.7【民視異言堂】不存在的孩子(下)」)
(三)綜合活動
1.老師提問:
*你認為「好記者」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你覺得在目前的媒體環境,做一位「好記者」容不容易?為什麼?
2.【總結說明】
①受限於目前台灣的媒體環境,記者的工作繁重、時間壓力大,記者很難好好做一篇報導,更遑論持續關注、追蹤單一事件。
②此外,媒體也有業務配合的壓力,為了經營下去必須配合提供廣告預算的廠商作置入性行銷,這些也是記者的工作之一。
③即使面對這些不利的因素,有人仍是堅守自己的崗位。所以對於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我們要給予鼓勵,讓他們能持續堅持自己的理念,從事記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