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新聞獎03

《媒體突圍-2005新聞獎大滿貫的幕後故事》

 

購書:博客來網路書店、政大書城、三民書局、唐山、師大書苑等,或向各大書店訂書。

作者:何榮幸(中國時報政治組副主任兼國會小組召集人)

推薦人:王健壯(中國時報副社長兼總編輯)、黃清龍(中國時報副社長)、司馬文武(名政論家)、翁秀琪(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前院長)

作者自序:回到原點

  人生無法重來,但是,對於人生的想望可以回到原點。

  對我來說,過去十五年記者生涯的原點,是從很小的時候,母親鼓勵我寫出一篇篇作文,投稿到「王子」雜誌和國語日報開始。

  我的母親鄭也女士,雖然只有小學肄業,卻很神奇地了解閱讀與寫作的美好。她自己看不懂書,卻常常帶我和弟弟走很長的路,到離家裡最近的一間小圖書館,或是坐很遠的公車,去八德路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看書,我的童年就這樣從薛仁貴征東、羅通掃看到福爾摩斯與亞森羅蘋。

  後來高中聯考沒考好,五專聯考卻上了台北工專,親友都建議男孩子應該朝理工發展才有前途,只有母親了解他的兒子根本不是這塊料,獨排眾議成全我想要讀大學的固執念頭;沒想到我在高中校刊社混了三年,大學聯考當然落榜,母親再度承受周遭冷眼嘲諷,陪我走過人生最黯淡的南陽街重考歲月。

  沒有母親的一路守護,我不可能在台大校園感染自由學風;沒有母親的開明民主,我無法自由率性投入新聞志業。沒有母親,我的人生將會是完全不同的風景。

  一九九一年退伍後,為了讓我的第一次工作面試留下好印象,幾乎從來不到百貨公司購物的母親,硬是狠下心帶我去百貨公司買了生平第一套西裝。我從第一份薪水起就只留下生活費,其餘全數交給母親償還被親戚拖累的舊債。母子三人相依為命,並不以人生為苦。

  剛當記者時主跑街頭群眾運動,汽油彈、火燒車、鎮暴警察、噴水驅離都不陌生,母親三天兩頭掛念注意安危;後來開始寫起評論文章,筆下流彈四射炮火猛烈,母親提心弔膽還是放不了心。等到街頭風平浪靜、評論較會拿捏分寸,母親卻又每天剪報留存後叨念著兒子睡眠太少。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會希望,二00五年以不同作品獲得曾虛白、吳舜文、卓越等三項新聞獎的幸運,能夠在母親生前出現。母親過世第三年,三度站上頒獎台致詞時,再多的言語都無法述說母親對我的深遠影響,再多的感念都難以彌補母親未及目睹的遺憾。

  坦白說,台灣傳播生態愈來愈惡劣、媒體表現備受批評質疑、新聞工作者的專業尊嚴更不斷下降,在這種長期焦慮掙扎的工作環境中,我不斷試圖在體制外媒體改革運動、主流媒體內新聞專業表現尋找出路,但也幾度疲憊無力到想要離去。

  在這些沮喪倦勤的時候,我在母親無怨無悔呵護下學會的正面思考與樂觀性格,總是一次次鼓舞我不要輕言放棄。母親很早就讓我懂得,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獲得了什麼東西,而是自己的選擇有沒有意義。只要基本價值與信念依舊存在,最初的熱情就不會完全消失。

  我也在母親身上學會堅強與從容。學會堅強,才能面對新聞工作的巨大壓力、隨時可能出錯、永遠無法完美、以及外界的批判質疑;學會從容,才能以耐心拉近理想與現實的距離,以歷史視野看待當下的新聞工作,並且嚐試將挫折無力轉化為屬於自己的生命厚度。

  儘管如此,我在人生功課與新聞志業上,仍有太多必須沈澱反省之處,而這正是母親留給我的漫長習題。

  與許多值得尊敬的新聞前輩及優秀同業相較之下,我的記者生涯實在微不足道,得獎過程更只是偶然,因此,不少朋友鼓勵我寫下得獎作品的幕後故事與專業方法論,希望能對有志於新聞工作的朋友有所啟發助益時,我幾度自覺心虛而難以下筆。

  對我來說,新聞工作是一種內在探索與自我改造的過程。之所以最後仍蔽帚自珍,是想要藉此告慰母親在天之靈,僅以此書向母親報告,我依舊在她全力成全與捍衛的新聞志業中努力奮鬥。無論這條路能夠走多遠,內心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交戰有多麼煎熬,我都希望能對自己負責交待,更希望母親的遙遠守望能夠安心。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兩年中國時報國會小組同事陳嘉宏、黎珍珍、蕭旭岑、高有智、江慧真、陳重生、何博文、林諭林、范姜泰基、曾薏蘋、攝影記者柯承惠的團隊努力,以及中時編採部門主管黃清龍、夏珍、張景為、吳典蓉、言論部門主管倪炎元、莊佩璋等人的支持,加上媒體改造學社朋友的相互勉勵,我才會出現連獲三項新聞獎的幸運。

  本書能夠在我四十歲這一年出版,則必須感謝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資深記者出版計劃的促成,中國時報授權提供書中附錄作品圖文,卓新獎執行長邱家宜、陳靜雲、商周出版社編輯?等人的催稿與努力,以及好友夏瑞紅對於寫作方向提供的寶貴意見。

  最後,我能夠走過生命與工作中許多沮喪失望的夜晚,最感謝的是愛妻淑媛的支持與鼓勵。

  淑媛不但是一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更是我在人生途旅與新聞志業上最重要的伴侶。我們有著相似的成長背景與革命情感,同一屆在台大求學、先後進入自由時報與中時報系、一起催生成立台灣記協,我們的不同興趣則相互感染,彼此分享人生所有喜怒哀樂,希望未來攜手走更長遠的路。

  儘管人生挑戰複雜多變、新聞工作更是載浮載沈,但我相信,對於人生目標與新聞理想,永遠可以回到最初的原點重新思考。

  因此,得獎之後,我和淑媛到台北縣「北海福座」母親靈前上香,把三座獎項當作送給母親的最好禮物,帶著微笑問她:「親愛的媽媽,這一年發生的一切,在我很小的時候,你就已經全都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