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播學會2008 年會論文發表
論文題目:網路色情對青少年的涵化效果
作者:林奐名、羅文輝教授、吳筱玟副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網路的快速發展,使色情資訊的數量急遽增加。青少年是使用網路最積極的族群之一,不但使用頻率最高,使用時間也最長(陳嘉賓,2004;Cooper, Scherer, Boies, & Gordon, 1999);因而青少年接觸網路色情的比例亦節節升高 (Lo & Wei, 2005; Peter & Valkenburg, 2006)。
在台灣進行的網路使用者調查顯示(陳嘉賓,2004),十五至三十五歲的網路族群中,有86%的使用者曾接觸網路色情資訊,其中「有意接觸」色情資訊的受訪者,更高達87%(陳嘉賓,2004)。
Cooper 等人(1999)認為青少年特別容易受網路色情的影響。網路上的色情資訊,很可能是青少年建構性知識與性觀念的重要來源,網路色情不僅塑造青少年對真實世界性的認知,更可能影響他們的性態度與性行為。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在探討網路色情的涵化效果,希望擴展網路色情與涵化效果的研究範疇。
根據網路安全公司統計,目前全球至少有四百廿萬個色情網站,網頁超過三億七千兩百萬,而且平均每天會有兩百個新色情網站產生(閻紀宇,2005)。台灣的色情網站目前至少有一千六百個,其中88%未設計防止未成年人上網的措施,也未張貼任何警告或規範(陳榮裕,1999)。
Mehta與Plaza (1997)指出,雖然幾乎所有的商業色情網站都需要確認使用者為成年人,但是確認的網頁本身卻陳列色情圖象,誘人觀看的意圖十分明顯,加上許多色情網站的防護網形同虛設,並未設置有效的兒童及青少年保護機制,根本無法避免未成年人瀏覽(終止童妓協會,2002a, 2002b, 2005)。更令人擔心的是,網路色情通常呈現的並非正常的性行為,透露的也不是正常的性觀念與性訊息(終止童妓協會,2005)。青少年一再地接觸這些內容,可能影響他們對真實世界人們性行為的認知,因而產生涵化效果。
本研究探討網路色情的涵化效果,首先對網路色情的內容進行內容分析,並依據內容分析的結果,建構研究假設,然後執行問卷調查,驗證研究假設,以了解網路色情對青少年的涵化效果
重要研究發現與意涵
在分析網路色情內容方面,本研究共分析486個圖片與電影。其中,圖片有329個;電影有157個。研究結果顯示,網路色情內容,以「女性性器官的特寫(包括胸部)」的次數最多,佔95.1%;其次是「戀物」,佔56.6%;次數第三多的是「男性性器官的特寫」,佔44.2%;次數第四多的則是「異性口交」,佔40.9%。次數最少的則是「人獸交」,佔0%;次少的是「亂倫」,佔0.6%。在色情情節方面,以「使用情趣用品」的次數最多,佔40.1%;其次是「角色扮演的內容或情節」,佔36.2%;排名第三的是「性虐待或性暴力的內容或情節」,佔15.6%;排名第四的則是「強暴的內容或情節」,佔14.4%。最少的是「使用藥物」和「亂倫」,均各佔0.4%;次少的則是「偷拍或側錄的內容或情節」,佔2.9%。總結而言,根據內容分析的結果,我們發現,網路色情內容主要包括的情節有「性器官的特寫」、「戀物」、「口交」、「使用情趣用品」、「角色扮演」、「性虐待或性暴力」和「強暴」等。
在分析網路色情的內容之後,本研究依據內容分析的結果,提出研究假設,並採用問卷調查法,探訪台北市高中/職學生的網路色情的使用頻率與涵化效果,結果發現,有42.1%的受訪高中/職學生,最近一兩年內曾看過網路上的色情內容,沒有看過的則佔57.9%。
雖然沒有看過網路色情內容的青少年比例較高,但每週看一兩次或幾乎每天看的青少年亦達22.9%,有這麼高的比例的青少年每週至少上網看一至二次色情內容,是非常令人擔心的現象,也顯示目前的網路分級制度成效有限。
台灣網路分級制度在2005年10月25日正式實施,規定所有內容提供者必須依據規範,自行分級做出標示。但目前的分級規定,是依據美國W3C之PICS標準(國際通用網路內容分級平台),以業者自律為原則。然而,不少網路色情內容的提供者,將伺服器設在國外,也不嚴格執行網路分級制度,「業者自律」成效有限。因此,政府似乎應參考英國政府的作法,把網路內容視為出版品的一種,凡在網路上散佈違反相關規定之內容都需接受處罰。除了政府應該採取更嚴格有效的法律管制外,學校也應設法防止網路色情進入校園,並加強高中生的性教育,灌輸正確的性知識與性觀念;家長更應重視網路色情對未成年子女的影響,隨時注意子女上網收看的內容。
為了驗證網路色情的涵化效果,本研究結果發現,收視網路色情內容頻率愈高的青少年,愈認為網路色情內容出現頻率較高的性活動,在現實世界性活動出現的頻率較高。此外,網路色情的重度收視者也比輕度收視者更傾向認為網路色情內容出現頻率較高的性活動,在現實世界性活動出現的頻率較高。
這樣的研究發現顯示,網路色情也可能具有涵化效果,收看網路色情愈頻繁的青少年,愈可能相信網路色情的情節會在現實世界性生活中出現。
由於網路色情內容的一致性較高,而收視者通常是選擇性收視,因此本研究證實選擇性收視媒介上具有一致性的某一種內容,也可能產生涵化效果。對網路使用者而言,「選擇性收視」可能比「非選擇性收視」更易產生涵化效果。由於本研究並未比較「選擇收視」與「非選擇收視」的涵化效果,未來的研究值得針對這兩種收視方式的涵化效果進行比較研究。(摘錄/黃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