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性別與媒體多元化出版,性別與媒體多元化期刊第四版,發掘青年、孩童以及媒介,包含他們參與節目製作、學習媒體素養,以及將孩童議題帶入大眾眼中並與之對話。
Mimi Brazeau—慶祝青年媒介與創造向前之路
根據此篇文章,「西非計畫」將孩童與社區結合,透過為青年、由青年創造的廣播節目促進並保護孩童的權利。自1995年以來,產製廣播節目並延伸至十一個西非國家,製作、播放青年廣播節目。1998年,布吉納法索是第一個參與計畫、宣傳孩童權利廣播節目的國家。透過計畫,孩童認識廣播製作等技術。作者指出,孩童透過劇院工作坊,以及與父母一同參與對話獲得自信,並顯示更多的賦權,以及透過參與改變的希望。新科技增進他們成為社會對話部分的渴望。
Daniel Walter—健康媒體中的孩童與青年
「讓孩童參與媒體,喚起有關健康議題的意識,並非只在創作好節目,而是賦權年輕人成為社區的積極成員。為年輕人、由年輕人創作的節目顯示,孩童與青年、為媒體節目帶入獨特的觀點,並且一旦賦權,可以成功的創造對自身、家庭與社群有正面影響的節目」,這篇文章指出「參與性廣播」是年輕人得以創造,切身相關議題節目的論域。這點出了一個問題:「何謂參與?」相應的回應是:「最顯著、成功的青年參與節目通常是結合了『實在及有效』的參與,如年輕人從企畫到評估皆參與的環境。『實在及有效』參與所面臨的挑戰包括:讓成年人放手給年輕人作、在學校或家庭創造鼓勵參與的環境、克服孩童能見度問題的文化規範,以及募集足夠支持計畫的資金。」將理論帶入實踐的例子包括,社區媒體發展(CMFD , Community Media for Development)的數個計畫;年輕人參與有關人口販運問題的葡萄牙語廣播公共服務;以及2004年國際兒童廣播研討會,設計一系列參與性雜誌型的廣播節目。
Sikhonzile Ndlovu—媒體素養指南
在2007年六月的性別連結(Gender Links, GL)開辦了第一個給年輕人的性別與媒體素養課程,目標是讓年輕人具備以批判性眼光檢視媒體的能力,同時以他們的優勢發揮能力。根據作者,年輕人觀察媒體中的性別偏差,成為網路專家,並且逐漸由媒體消費者變成媒體創作者。
實踐:同心協力,我們會變好—危難中的孩童
1996年七月成立於南非彼得馬里玆堡的「危難孩童網絡(Children in Distress Network, CINDI)」,擁有超過一百個對於孩童感染HIV/AIDS關心的成員組織。目標是持續促進對HIV/AIDS的關心與支持。參與工作的專家群組有:社區發展組、家庭關懷組(Home-Based Care Cluster, HBC)、心理協助/校園與青年發展組(Psychosocial Support/Schools and Youth Development Cluster, PSS),以及孩童關懷組(Children-in- Care Cluster, CIC)。群組中的多元成員將知識集結成冊,並且設計關懷遭受性虐待孩童的海報。
完整報告下載:
本書作者:Deborah Walter 編輯
出版者:性別與媒體多元化中心(Gender and Media Diversity Centre)
出版年份:2008
http://www.genderlinks.org.za/attachment_view.php?pa_id=424 (full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