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動交流作為數位傳播權的基礎

戴皖文/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談數位電視傳播權,我想與大家溝通的觀點是:與觀眾互動交流,作為重要的公共價值之一。這不是指運用數位電視互動性的問題,而是談在一個不以「頻道」和「節目」“為主體的影視環境,該如何重建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的意義。

  歐洲聯盟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的資訊社會專家小組(Group of Specialists)的研究報告(2005)指出,應用新傳播科技(如部落格)能增進資訊和傳播的自由,符合歐洲人權公約(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第十條款的精神。

  這份研究報告提醒我們談數位影視傳播權未必要在傳統「頻道」和「節目」的時間(播出時間表)和空間(頻譜分配)架構下,換言之,過去依賴頻譜稀有性(規範商業電視)和要求節目須具有教育,資訊,和娛樂功能(規範公共電視)來維繫電視公共利益的政策,有必要尋找新的法理基礎。

  如果以 YouTube 為數位傳播的新模式,我們獲得的啟示是:一,觀眾不只是消極的消費者也是主動的生產者;二,觀眾不再是傳統電視收視率的數字,他們可集結成分享興趣或知識的社群;三,觀眾絕不會乖乖坐在電視機前聽你說什麼,你不主動與他們交流,他們就不理你。

  以下將以歐洲公共電視網的網路策略為例,探討在Web 2.0下的影視世界,該如何定位數位傳播權。初期 BBC 將網際網路納入其公共服務時,是以增強網路使用者的「黏著度(Stickness)」為目標,就如同電視節目設法吸引觀眾注意力(Attention), 但因為兩者差異太大,確有必要將其分開來規範(Hills & Michalis 2000),例如 BBC 數位化平台Freeview 以多頻道播放高畫質節目為主,而 BBC 的線上服務平台 BBC Online,包括 BBC News(新聞體育),BBC iPlayer(串流媒體,隨選視訊),Cbeebies(學齡前兒童內容)等網站。 學者 Hallvard Moe(2008)則認為電視單向播送與網路對話管道的科技特性,不能作為政策考量的唯一標準,歐洲公共電視網的線上服務平台都附屬於電視頻道,應視為單一共同品牌,如何使用跨媒體功能才是關鍵。
 
  線上服務可以和觀眾進行交流,頻道節目播送只能傳送單向訊息。例如:

討論群組—可發揮“Minimum Journalism”的潛能,於對話討論中加入專家意見(Nyre 2007)或者傾聽地區民眾的聲音,既強化其公共服務的價值和政策目標,也避免言論受少數利益團體把持的可能(Moe 2008)。

知識搜尋—網站資訊與紀錄片結合,導正商業娛樂影視傳播的錯誤訊息。如 BBC The Making of “Walking with Dinosaurs” 的播出,提醒民眾 Jurassic Park(侏羅紀公園)電影中不實的資訊(Scott & White  2003)。在策略上,應當設立多媒體網站結合公共電視原先的節目方向,爭取時下年輕人使用電腦螢幕上網。

行動通訊—可提供 3G 行動影音平台娛樂和新聞,讓觀眾任何時間,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公共資訊(Wilson 2006)。

  從以上的線上交流應用可知,數位傳播權不能只界定在頻道和節目的架構下,促進與觀眾的交流,讓他們參與,是發展影音傳播的重要一環。本文提出此議題希望引發更多數位時代公共利益的討論。

參考文獻

Group of Specialists on Human Right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05) Report: The First Meeting (Report No. MM-S-IS(2005)006). Strasbourg, Belgium.

Hills, J. & Michalis, M. (2000) The Internet: A Challenge to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Gazette 62(6): 477-93.

Moe, H. (2008) Discussion Forums, Games and Second Life: Exploring the Value fo Public Broadcasters’Marginal Online Activities. Converg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 14(3): 261-76.

Nyre, L. (2007) Minimum Journalism –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for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in Sound Media Journalism Studies 8(3): 397–413.

Scott, K. D. & White, A. M. (2003) Unnatural History? Deconstructing the Walking with Dinosaurs Phenomenon.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5: 315-32.

Wilson, J. (2006) 3G to Web 2.0? Can Mobile Telephony Become an Architecture of Prticipation? Converg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 12(2): 2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