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數位化與消費生態

陳清河/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完整講綱

傳播生態之科技論述
 科技自然形成革新與革命取向的影響;科技應用在自然界與人類社會間的不同:
 (1) 人類社會有科技因素、
 (2) 人類社會有文化因素、
 (3) 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較有彈性。

傳播生態學之傳播意理
Shannon & Weaver(1949)的資訊理論更影響認知學習理論和生態環境觀念中能趨疲(entropy)現象的萌芽。

能趨疲entropy

能趨疲最大化
• 用很多資源作很少的事
• 趨向混亂
• 趨向不穩定
• 趨向毀滅

能趨疲最小化
• 用很少的資源很多事
• 趨向平衡
• 趨向穩定
• 趨向繁榮

傳播生態之社會思維

 

 數位差距指出:在資訊社會中,個人電腦以及網際網路等資訊工具對於個人的經濟成就以及生涯發展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有無電腦以及運用電腦能力的高低將成為主宰貧富差距的力量。

傳媒的共棲現象

 所謂「傳媒共棲」意指每種傳媒各有自己的「生態位置」(niche)。例如高科技產業最重要的生產成本,不是工資及傳統區位理論的交通成本,而是「資訊」(information) 的取得。

 新傳媒擴展原有的生態空間,而非在零和(zero-sum)的情況下完全取代舊媒體—替代與襲奪。

 新媒介的發展使得人類可能造成人與人之間科技與文化的落差(Div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