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使用權在現今社會中,是公民的基本權利,這幾年來隨著言論自由越來越寬廣,媒體所呈現的內容卻越來越羶、色、腥,如何才能監督媒體是時下最關心的議題。在今日〈16〉卓越新聞基金會與中央社共同舉辦的卓新論壇,強調媒體自律、他律與法律三者必須平衡,才能盡到監督媒體的責任。
卓越新聞基金會董事長陳世敏表示,在過去報禁的時代裡是政府來管理媒體,但是自從報禁解除後,媒體的言論自由越來越大,這些年來不但沒看到媒體自律的確切做為,反而媒體自律一直走下坡。他說,媒體業者都知道置入性行銷是對閱聽人不尊重的表現,而且青少年受媒體的影響很大,但是現在媒體自律組織已經停止運作,如今媒體自律也只存在某些媒體老闆的良心之中。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指出,多數家長對於媒體素養不感興趣,但是如果把議題放在跟他們小孩有關係的層面上,他們的注意力永遠都會擺第一,例如,這幾年來網路色情陷阱引發家長的關切,家長們都希望媒體監督機制要專業,不僅僅是媒體自律還要他律,希望民間成立更多團體來幫忙監督時下的媒體。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也說,在非公共化的市場機制當中,媒體仍能得到大家的關注,那麼我們還要尋求理想的媒體環境,讓媒體行業公共化嗎?其實最重要的弱勢團體的參與和使用媒體,現在媒體從業人員過去在學校所學的理論出了校門之後都是不可行的,在現實和理想層面當中,如何取得這兩方面的平衡是很重要的。
兒福聯盟秘書長王育敏也談到,現在媒體業者為未成年人所製作的節目並不多,多半是購買外來的節目來播放,少數幾台兒童頻道都是基於商業化的取向,播出時候不斷出現傷害未成年心靈的資訊,其實媒體自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台灣目前積極度並不夠。
殘障聯盟顧問王榮璋表示,很多罕見疾病都透過媒體的報導,讓大眾了解,但是有時候媒體所使用的形容詞卻有不恰當的地方,傷害了被報導的當事人而不自覺,所以希望媒體記者們在報導這類的新聞時候,能夠深入了解這一類的議題,並做長期的探討。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曾昭媛說,這些年來一直推動民間團體來監督媒體業者,任何公共議題不應該只由NCC開會後來做決定,政府應該廣設公民參與機制,且不應該只針對媒體業者來做,對於各行業都應實行,這樣才能讓資訊公開,並看到社會公平的一面。
NCC傳播內容處長何吉森表示,拿舒舒的案子來說,這支廣告跟瑤瑤的「殺很大」來比較,更應該被糾舉,但是是誰要來糾舉,是政府嗎?還是NCC?這仍有待NCC討論,在未來NCC將會更多元化,廣納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加入,除了同業們的自律、壓力和政府的力量之外,未來會花更多的心力推動媒體業者自律的心態,一同監督台灣的媒體【台灣醒報記者陳沂琳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