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新聞獎11
購書:博客來網路書店、麗文網路購書、政大書城、三民書局、唐山、師大書苑等,或向各大書店訂書。
書籍簡介
近年來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冰山融化、氣候異常等名詞越發頻密的出現在國人生活裡,再加上《明天過後》、《2012》、《不願面對的真相》…等商業片或紀錄片的問世,國人對地球的危機漸有感覺,但卻仍已為危機甚遠,並不會那麼快發生。
2009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立刻讓民眾的危機感爆發,強烈感受救台灣、救地球要立刻起步,再慢就沒機會了。接下來的焦慮,是該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這樣做對嗎?
本書主要的兩大篇章中,地球篇闡述地球傷勢正在惡化、國際上救地球的動作哪些問題需要克服;台灣篇則提醒著我們,不管國際上談得如何,我們現在就做就對了。本書亦報導了許多在你我周遭發生的事例,若能心存救地球的意念,從生活中的每個環節做起,自然會發現並發揮一己救台灣、就地球的力量。
目錄
序:為地球環境盡一份心、為新聞專業出一份力/陳世敏(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
前言
名詞釋義
《哥本哈根協定》各國簽署狀況
Ⅰ、地球篇
一、暖化造成極端氣候成災已獲證實/劉紹臣
二、國際環境制衡已逐漸成形/王京明
三、氣候災民的眼淚/邱育慈
四、地球瘡口誰該付錢修補/王茹涵
五、破洞補不上,奢談減碳/林思吟
六、哥城峰會 台灣的起跑點/趙家緯
七、見證哥本哈根峰會/張楊乾
Ⅱ、台灣篇
一、少了文化背景的環境意識啟蒙/卓亞雄
二、台灣對暖化危機感受度低/劉光瑩
三、這一波環境劫難台灣能安然度過嗎?/潘翰聲
四、保樹行動顯現台灣民眾潛在的環境觀/詹婉如
五、小學是播撒環境種子的重要沃土/郭靜惠
六、人與環境關係的重新爬梳/楊雅惠
七、綠色王道:綠領就業新風潮/許心欣
八、服務遶境民眾洗碗落實環保/黃秋卿
Ⅲ、卷尾
沙之息/許斌、李宥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