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廣電與多元社會」這個大項的討論中,分有「公視體制的更新與擴大—-我們的修法建議」、「自治、專業與效能—-產業民主在公廣」、「族群頻道的公共責任與價值」、「公民社會對公視的期許」共四場研討會進行。

第一場:「公視體制的更新與擴大—-我們的修法建議」

媒體改造學社代表,同時也是交大傳播與科技系副教授魏玓首先提出《公共廣播電視法》修正草案,共計五十七條,比現行《公視法》多出八條,主要對董事會定位、公共問責與公共參與、擴大公共服務範圍、公共廣電資源的統合與擴大、經費處理等問題,提出修正的理由。

  針對修法內容,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立委管碧玲指出,媒改社希望「董事經總統任命」,在雙首長制的體制下,恐有違憲之餘。另外,在組織設計上,管碧玲認為草案隱含許多對立衝突,例如在草案中,公視基金會總經理更改為執行長,同時設立少數族群服務電台諮議委員會,由族群代表性之董事擔任召集人。少數族群電台的台長,是由基金會執行長提名若干人選,提請董事會;再由董事會之中「族群代表性」的董事,召集諮議委員會同意,等於最後決定權在董事會。那最後台長究竟要聽命於執行長還是董事長。

  公視董事長鄭同僚表示,由於一週前才拿到媒改社的修正草案,董事會尚未討論,只能表達他個人意見。鄭同僚肯定媒改社的修法精神與多數內容,但亦對條正草案部份提出建議。例如修正草案第二十四條:「執行長與副執行長應每年接受董事會及公廣基金會全體員工之評鑑……」鄭同僚認為應再三思:「員工年末的時候評量執行長,叫執行長如何用有威嚴的方式去帶領,讓這個組織更有效能,我覺得實際上會有困難。」

第二場:「自治、專業與效能—-產業民主在公廣」

  在公廣產業民主化的討論中,公視工會代表謝啟明表示,他與公視管理階層或部門負責人接觸,常聽到:「如果都照你們工會的想法去做,那我們管理階層怎麼辦?」他認為,員工願意一起參與討論,遠比經營者自己閉門造車來得完善,產業民主在公視應是一項要件。對於公視董事長鄭同僚表示管理者以威嚴帶領的說法,他並不同意。

  華視工會代表巴正坤則認為,員工董事參與,可反應第一線員工基層聲音。過去華視進入公廣集團,公視基金會董事會決議成立大新聞平台,雖然公視、華視的基層員工對此都有所疑慮,但仍推行。最後是在員工董事提案調查,才結束共同新聞平台的困擾。

  巴正坤認為《公視法》修正草案正往產業民主的方向前進,但華視內部修訂團體協約時,卻反應出治理階層思維並不如此。此外,現在公視與華視董事會重疊性太高,以公視思維經營華視,是造成華視經營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

  在工會代表發言後,公視副總經理鍾裕淵特別澄清,鄭同僚發言說的是「對領導的威嚴有所損傷」,而不是「用威嚴式的管理」。鍾裕淵表示,公視承受來自各界不同的期待壓力,其實有非常多的資源用在行政管理上,每個月舉辦董事會,頻次也比其他企業多。華視副總經理胡漢新則希望,透過華視媒體園區與新技術流程的引進,讓產業繼續往下走,才能長久保障員工的工作權,而未來也會加強與員工的溝通。

第三場:「族群頻道的公共責任與價值」

  對於族群頻道的公共責任與價值,原住民電視與客家台雖然交由公廣集團經營,卻都面臨定位上的問題。由於兩台皆是由政府以業務標案的方式委外經營,使得工作團隊夾在業主與政府之間,而面臨獨立性不足的情形。同時,偏向人力派遣的運作方式,也影響媒體工作者的穩定。

  客家電視台新聞部記者陳君明表示,客家電視台歷年委託給台視、東森、到目前公視,在新聞製播上,不僅會受到業主影響,同時也會受制於客委會的政府立場,而讓新聞工作者偏向隱惡揚善。在節目內容版權方案,也都是屬於行政院客委會,而客家台要與其他頻道合作播出時,也都必須與客委會同意,才有機會授權。這都是因為客家台缺乏自己的法源。

  對於原住民電視台的未來,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系助理教授林福岳說,參考世界各國的原住民電視台,皆是以公共媒體的形態存在,在台灣原民會希望以標案方式監督干預,新聞局態度不明,NCC更是不發一語。原住民電視台副台長丹耐夫正若則表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即將成立,原民台將隸屬其下,希望未來能有獨立的《原住民電視法》做最高指導原則,以確保即使在又被委外經營的狀況下,還有自己的法做依據。

第四場:「公民社會對公視的期許」

  對公視的未來,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祕書長葉大華總結說明,像《波麗士大人》都能在三立以無廣告的方式播出,所以公視不應只是優製節目的製作平台,而是推動公民參與的價值。他期待公視多製作性別政治、勞動政治、族群政治等「政治性節目」。也希望公視可能發展為人民進行公共政策監督、改革的平台與資料庫。

來賓回應:

  新聞局長蘇俊賓也參與此次會議,他表示,過去新聞局與公視多次到國會遊說溝通,預算才終於解凍,未來仍會持續進行。他也對於《公視法》修法提出看法,認為修法必須經過遊說立委支持,加上行政院配合,才能成為行動方案,而不只是批評而已。蘇俊賓認為,公視法這麼大,修法必須要釐清優先順序,先抓幾個重點,新聞局也可以一起參與,「如果全部要突破,就代表我們要放棄。」

  NCC委員鍾起惠表示,在合議制委員會之下,她個人認為,有線電視在市場獨佔與壟斷,是結構面的扭曲造成對內容的扭曲。NCC目前在《衛星廣播電視法》修正草案大抵完成的情況下,能修的幅度並不多,甚至只能回應部分公民團體的意見。鍾起惠建議,將媒體公民會議的討論意見匯整給NCC,讓NCC的委員都能看到,在接下來《有線廣播電視法》、《廣播電視法》的修法中,能與業者、產業界的看法並陳。(記者宋小海報導)

[img]https://feja.org.tw/wp-content/uploads/429_A場.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