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虛白先生新聞獎
新聞學術著作獎/《收視率新聞學:台灣電視新聞商品化》/林照真
公共服務報導獎/「農村生存遊戲」系列報導/李慧宜、陳添寶、葉鎮中/公共電視
平面媒體類
新聞攝影獎/太扯了/曾學仁/聯合報
國際新聞報導獎/駛向綠色好生活/蕭富元、黃亦筠、江逸之、張漢宜、孫曉萍/天下雜誌
新聞評論獎/舉步蹣跚的「二次政黨輪替」一周年/夏珍 /中國時報
即時新聞獎/煙囪裡的秘密─六輕麥寮高罹癌率大追蹤/劉力仁、林國賢、謝文華、王昶閔/自由時報
專題新聞獎/「迢迢長照路」系列專題報導/梁玉芳、鄭朝陽、張耀懋、劉惠敏、魏忻忻、程嘉文/聯合報
廣播類
即時新聞獎/台灣日偏食特別報導/趙彝民、張子榮、劉碧薇、梁 瑄、鐘苑君、余國媛、徐郡秀、張 涵、徐 梅、宋 玲、蕭文欣、傅裕傑、吳 恙/警察廣播電台
專題新聞獎/該「死」的一群–敲開死囚之門系列/詹婉如 /中央廣播電台
電視類
國際新聞報導獎/「消失的國界」:台商拼第一 (巴西篇、捷克斯洛伐克篇)/李天怡、劉川城、謝國安、王俊欽/三立電視
即時新聞獎/油走邊緣/陳怡中、范文欽、古彩彥、楊茜雯、張倍綺、游皓婷、張靖玲、顏睿陞、黃建國、盧宏昌、羅樹明、廖廣賓、班瑪旺嘉、徐崑山、鄭光達/無線衛星電視(TVBS)
專題新聞獎/中台灣大事紀:濕地?失地?!/林佳佩、林煥文、張政豐/大屯有線電視
每日新聞節目獎/Formosa News/張嘉欣/民間全民電視
社會公器獎/環境資訊中心
今日的頒獎典禮上,首先由卓新獎基金會董事長陳世敏上台致詞。他肯定莫拉克風災中新聞記者不畏艱難,傳遞第一手災情的努力。但他也感慨現在媒體環境不佳,如何讓新聞倫理受到業界重視,讓社會大眾對專業記者有更多的尊重,還須要同業一起努力。陳世敏認為媒體是民主社會的基石,而卓新獎頒發的社會公器獎,就是要鼓勵媒體業者發揮影響力,對社會作出貢獻。社會公器獎每兩年頒發一次,今年由富邦金控獨家贊助,明年起將改成每屆頒發。此外,曾虛白先生新聞獎今年首度委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辦理,陳世敏特別表揚曾虛白先生對台灣新聞傳播業界的卓著貢獻,而曾虛白新聞獎為我國最早設立的新聞獎項,為新聞記者開創一個努力的標竿。
評審團主席瞿海源致詞時,自嘲今天同時扮演喜鵲與烏鴉,報喜亦報憂。喜的是,今年報名參賽作品共有347件,比去年還多了11件,顯示新聞業界對卓新獎的重視和肯定。然而,整體傳媒產業環境持續惡化,卻令人相當憂心! 瞿指出,新聞商品化的問題,使媒體的公信力受到社會大眾質疑。而今年評審團對入圍作品的評審標準,不外乎「深入」、「深刻」、「關懷社會」、「認真」和「用心」。顯然用心、深刻、關懷是卓越新聞報導的重要條件。
本屆典禮主持人,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她雖自謙主持風格樸實,但仍妙語如珠,緩解頒獎典禮上的緊張氣氛,連連讓台上台下的與會者開懷微笑。
本屆典禮頒獎人分別為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陳申青、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馬驥伸、資深新聞攝影工作者暨攝影組評審召集人謝三泰、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楊黃美幸、世新大學教授成露茜、前中華日報社長暨平面類評審召集人黃肇珩、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林元輝、中央社國外中心主任編譯暨廣播類評審召集人賴秀如、前警廣總台長暨廣播類評審趙鏡涓、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文教基金會呂毓卿總幹事、政治大學廣電學系副教授暨電視類評審召集人關尚仁、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彭芸主委、行政院新聞局蘇俊賓局長、富邦金控龔天行總經理。
頒獎典禮最後壓軸獎項-社會公器獎,由環境資訊中心獲獎。環資祕書長陳瑞賓雖因喜獲麟兒未能至現場領獎,但他在預錄的影片中表示,儘管現今環保意識抬頭,但不論我們如何宣導環保教育,民眾節能省碳的成果,都還抵不上六輕廠一年所排放的廢氣量。因此,需要有媒體去揭露這些訊息,而環境資訊中心就是這麼誕生的。在這段充滿理想的話語,以及台下充滿喜悅與相互恭賀聲中,第八屆卓越新聞獎圓滿落幕了。但是堅持新聞倫理、專業價值的理想,仍然會在參賽和入圍者、得獎者的心中長存,也期待未來卓越新聞獎能夠見到更多熱心的新聞工作者參與,一起為媒體表現加油!(記者 李信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