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會主辦人,同樣也是戲劇演員的里茲‧阿邁德(Riz Ahmed)表示,在自己的成長背景中,印象中凡是在新聞裡所看到的年輕人形象不外乎是一群刀光血影的非理性族群。在新聞的世界裡,唯有發生了殺人事件,年輕人才有上報的機會,這樣的新聞編輯模式其實是需要重新思考,年輕人需要得到更多平衡報導的機會。

因此,阿邁德思考,要如何讓英國150位媒體狂熱份子在這個高峰會小小空間中討論出,讓下一代年輕人在新聞媒體中可以跳脫出原有的負面形象框架與偏頗預設立場,共同為青少年決定未來媒體角色定位,是本次高峰會最為關切的議題。

這場2009青年媒體高峰會目前舉辦第一屆,「全球倫理英國誠信機構(The Institute of Global Ethics UK Trust)」邀集英國境內知識份子與媒體主管,其中包括各個青年雜誌、報紙、電視以及數位媒介團體代表皆聯袂出席這場高峰會。

所有青年媒體菁英與狂熱份子聚集在英國倫敦溝岸(Shoreditch)的「The Rich Mix」裡,紛紛發表他們對於下一個世代的年輕人與媒體關係的見解與想法。參與青年媒體高峰會的阿邁德說:「當自己沉浸在專屬自己年輕人的環境氛圍時,你可以感覺到,明天將有哪一條利於青少年的新聞頭條可能會被報導出來。」

同樣為青年媒體高峰會的要角「國際青年組織(National Youth Agency)」也認為這場高峰會是一場國際型的嘉年華會,藉由表揚年輕智識份子的貢獻以及成就,目的要替全球年輕人掃除長年所累積的負面形象建構以及偏剖預設立場的陰霾。

這場高峰會所有與會者目的,目的要洗刷英國媒體經年累月冠諸在青少年的負面形象建構。一份莫里(Mori)的調查顯示,有將近3/4(約71%)的新聞報導篇幅皆明顯地對青少年不利。其餘全世界正舉行,由青少年主導的正面活動究竟都到哪去了?青年媒體高峰會議程序委員會表示:「這樣的數據顯示媒體的報導型式一定要有所改變。」

該程序委員會組織成員也包括一些媒體自由工作者組織:Youthcomm電台、Catch 22青年促進會、停火雜誌(Ceasefire Magazine)、標題記者新聞機構(Headliners news agency)、前線計畫(Battlefront project)、回教青年諮詢機構(Muslim Youth Helpline)以及阿邁德在Ctrl.Alt.Shift的團隊(目前進行一項實驗計畫,主要讓下一世代的年輕人可以親自站上第一陣線討論全球以及社會議題)等組織共同組成。

阿邁德說:「我們企圖想要扭轉加諸在下一世代青少年身上『懈怠』、『沒有奮鬥力的』等負面的形容詞,我深信這場高峰會意圖是要達成建置出為青年量身訂做的媒體網絡,讓青年人以自我的角度在媒體發聲是我們高峰會最主要的目標。」

這場高峰會所要建置的青年網絡,預計將打造出讓英國境內每一個青年領導的組織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編製訊息,也同時可連結到青年培訓基金會、青年實習地區以及正式工作場所,並可以在平台上可提供一些技術顧問方針、競賽獎項資訊以及其他媒體促進會的青年合作案。

阿邁德響應先前英國第四頻道(Channel 4)馬特‧洛克(Matt Locke)所說的話,馬特曾經說要全力支持這一代青年人充滿活力的發言權,而這一次高峰會,馬特將坐在阿邁德的旁邊,一同見證青年的發聲的時代即將來臨。這場高峰會也同時與兒童聯盟合作,包括英格蘭兒童事務委員會事務專員阿爾‧安斯里格林爵士(Sir Al Aynsley-Green)、英國知名流行時尚雜誌Dazed & Confused的編輯羅德‧史坦利(Rod Stanley)、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瑞傑尼‧凡迪阿奈森(Rajini Vaidyanathan)以及編輯人協會(Society of Editors)執行長鮑伯‧沙茲威爾(Bob Satchwell)也共同出席這場高峰會議。而高峰會議主持人也由演員里茲‧阿邁德(Riz Ahmed)主持,並開放現場Q&A精彩提問,在這場高峰會可以看見幾位重量級人士在會議桌中討論出未來媒體的遊戲規則,特別在青年人的再現形象議題上將可能因為這場高峰會而有所逆轉。
(蕭裕民譯)

《原文出處》

[url=http://www.guardian.co.uk/society/joepublic/2009/dec/15/youth-media-summit ]A positive face of youth in the media[/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