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辦、元大文教基金會獨家贊助的「好新聞,大家踹共」徵文活動,於今日(22日)召開記者會,由傳播學者與多位資深新聞工作者擔任活動發起人,於會上發表好新聞的定義,希望藉此號召社會大眾共襄盛舉,一同思索「好新聞」的要素,為新聞專業建立標準。
本次徵文活動發起人為好新聞所下的定義,角度多元、見解精闢。學界代表的台大新聞研究所張錦華教授以獨立媒體記者李惠仁獨自揭露禽流感疫情為例,認為「好新聞應該是好記者自覺無憾的新聞」;而台視主播林益如則以戰地記者瑪麗科文為標竿,認為「好新聞要當觀眾的耳目,看隱藏的真相,聽微弱的聲音,進而有反思,有行動」。
在好新聞的內涵上,民視主播陳淑貞生動地以米其林美食為喻,認為好新聞的要素包括新聞把關、報導事件真相、發揮道德良知、去除羶色腥、資訊多元正確等。中天主播劉盈秀也列舉了好新聞的特質包括「客觀性、證據性、即時性、多元性、深度報導等」。
從閱聽大眾的角度來看,公視新聞主播黃明明認為新聞的基本要求是「言之有物,能帶給觀眾知識領域的擴充、對環境威脅的警覺或發自內心的感動」;三立新聞主播廖筱君則認為「好新聞要讓人睡得著、吃得下、想得開」;華視新聞主播蘇逸洪也認為好新聞是「看完之後全家老小都可以看得懂、不尷尬、互相討論」;東森新聞陳海音主播認為「能夠引起觀眾共鳴,對閱聽大眾有利的,就是『好新聞』」。
發起人也都肯定好新聞的價值,TVBS主播莊開文表示「好新聞勞心費力、無利可圖,卻是必須永續珍惜的價值」;年代主播高文音認為「優質新聞是新聞媒體的終極思考目標」。
除了由活動發起人發表對好新聞的看法,本次記者會也公佈了徵文活動辦法。本次活動對象為年滿15歲、現居於中華民國境內,不分國籍、族群、性別,凡關心台灣新聞環境者皆可參加。有鑑於現今大眾習慣於Facebook、Twitter等網路媒體發表言論,本次徵文活動也呼應潮流,希望參賽者能於140字內提出個人對好新聞的定義。獎項共有首獎(獎金兩萬元)、二獎(獎金一萬元)、三獎(獎金五千元)各一名及佳作十五名(獎金兩千元)。此外,設有「最佳人氣獎」(獎金五千元),由網友從專家評審選出的三十件入選作品中進行票選,得票最多者獲獎。而參與投票者也有機會中獎,屆時將由電腦隨機抽獎,得獎名額十名。
徵件期限從即日起到四月三十日止,有意參賽者可上活動網站 www.feja.org.tw/goodjournalism報名參加。卓新獎基金會將邀請傳播學界及業界代表擔任評審,於五月中旬公佈30件入選作品,六月上旬公佈最後得獎名單,並舉行頒獎典禮。如有任何問題,可以e-mail:feja@ms75.hinet.net 或來電詢問:02-3322-5551。
新聞聯絡人:唐可歆、嚴立芳
聯絡方式:02-3322-5551、3322-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