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表‧交通方式‧我要報名
12.10大家一起來討論改善課程治理
在社會各界的相挺下,立法院在 11.30 審查完成「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修正案,如能在本會期結束前(12.14)前完成三讀,則每年「增加」 200 億十二年國教專屬財源即屬確定。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推動條例」則確定無法在立院本會期完成審查,必須在下一屆立委上任後重提。
有了專屬財源只是十二年國教準備工作的起步而已,其他該準備的工作還很多。而如何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正確推動十二年國教會是明年各教育團體給新政府公開信的重點之一。其中「改善課程治理,提升教材品質」是一個不能不處理課題。所以我們在 12.10 舉辦一場研討會來討論這一方面的問題。
不改善課程治理,十二年國教後學生會苦死
國定課程的內容不能合理調整,未來這可是中小學「補救教學」的依據,教育部隨便訂了一些學科掌門人覺得重要(其實並不重要)的內容,學生沒學會,結果被學校依課綱要求「補救」,哇,學生日子會過得比以前還慘哪。
體制上我國的中小學課程是由教育部長獨任治理,而從過去到現在,若干的部長曾有依藍綠陣營偏好去處理國家課綱的情形,造成課程綱要制定擾攘不休。再者部長不可能實質治理課程,所以通常由各學科掌門人代為治理課程;若干學科掌門人對「為徒子徒孫們爭教學時數」遠比「學生該學些什麼」更為關心,最後中學的國定課程就治理成今天這個樣子了:
課程時數太擠、太滿,學生消化、選修、自主學習的時間都沒有了。
若干領域假「螺旋」或「同心圓」的說法,讓國、高中的課程內容大量重覆。
國中與高中的課程銜接得不好。
國中生活、社會、綜合三領域課程重覆的部分,十年未獲處理。
課程規畫的內容僅適合少部分的學生,未與大多數學生的需要做結合。
這一切皆無法改變嗎?不!「前教育部中小學永續發展委員會」為了改變這些事,花了很多的時間討論,也有具體的方案提出來。或許政府換屆,正是推動改善課程治理的好時機。
中游與下游的改善工作
「前教育部中小學永續發展委員會」的建議重點在於課程治理的法制化,透過有任期制的國家課程發展委員會,取代部長治理課程。而委員任期建議為四年,然後以四年為小週期,八年為一稍大週期,滾動式地調整國定課程及其中小下游各項相關工作。
在每個四年週期內,分成研議並公布新課綱、依據新課綱修訂課本、審書、評書、選書等五個階段,相關各方面都可以事先進行充分的準備,把事情扎扎實實地辦好。而自編自選教材不用走審書程序,靈活度高,隨時可以常態改版,只要來得及給學校課發會審就可以。
另外,郝龍斌市長的「北北基一綱一本」政策既違反我國國教法第八條學校選書的規定,又有違課程發展的世界潮流,進而使得週延的執行方案難以設計,在今年一路走到最後一階段「聯測分發」時受到嚴重的反挫。目前教育部已駁回了明年台北市續辦聯測的申請。與這個政策有關的兩項修法:孫大千立委提案修改國民教育法第八條使北北基一綱一本合法的修法提案,由於民間各教育團體的反對已經作罷;而吳清基部長自提修改國民教育法第八條使北北基一綱一本合法的修法提案,案子送到行政院由曾志朗前政務委員審查,認為不妥也已暫擱。由於法案不續屆,所以這些提案過了明年一月十四日之後,將全部歸零。
事情走到這一步,最好的處理方式莫過於明年北北基就回歸國民教育法第八條的規定––學校選書。我們也將藉本次研討會籲請相關各方面,明年回歸國教法結束爭端,避免耗費大量的資源再去攻防「北北基一綱一本政策」,大家把虛擲於對抗的資源省下來,用於課程發展等有益於教育的事情,則國家幸甚,教育幸甚。
議程表
2011年12月10日(六)
9:30-10:00報到並領取相關資料
10:00-12:00改善課程治理
主持人:周麗玉(臺北市前萬芳高中校長)
引言人:丁志仁(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常務理事)
與談人:吳忠泰(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秘書長)
謝國清(基隆家長教育關懷協會)
郭馨美(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理事長)
陳怡光(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召集人)
午餐
13:20-14:50教科書發展週期及其配套
主持兼引言人:丁志仁(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常務理事)
與談人:詹政道(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社發部主任)
郭馨美(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理事長)
顏毓瑩(大瑩學習力教學中心執行長)
休息時間
15:00-16:30教材編寫及選用
主持兼引言人:丁志仁(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常務理事)
與談人:陳崇弘(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教學部主任)
郭馨美(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理事長)
劉正幸(FUN學中心執行長)
顏毓瑩(大瑩學習力教學中心執行長)


我要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