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孤鸞年」,民間習俗認為不宜嫁娶,這讓我想起過往省議會曾喧騰一時的孤鸞年結婚大事。話說民國六十一年底,當時第五屆省議員剛宣誓就職,省議會頓時多了一個熱門話題。那就是年紀剛過參選門檻(二十三歲)的趙綉娃,在高雄市當選省議員(當時高雄尚未升格院轄市),年輕貌美加上又是黨外身分,一時之間轟動全台。

  不料她任內與老公傳出婚變,在當時民風保守年代,政治人物離婚可不尋常,趙綉娃的新聞就因為兼具社會新聞及政治新聞性質,而經常佔據當時報紙三大張時代的珍貴新聞版面,新聞最夯時,可以攻佔中國時報三版的三分之一個版面。

  精采的還在後頭。第六屆趙綉娃連任,與當時也是單身的同是苗栗縣省議員傅文政,在一次搭船考察東海岸的機會中,兩個都是單身的金童玉女,在「愛之船」上逬出了愛的火花,但兩個人一直保密到家,最後因為與其他省議會同僚一起策劃結婚事宜,才在霧峰的省議會公關室被我窺見端倪。

  當天是休會期,我閒來無事,依例到省議會各科室走走逛逛,卻看到台北縣省議員陳金德與花蓮縣省議員張俊雄於休會期間連袂出現,加上神色詭祕,我不禁疑心大起,上前一陣「盤問」,兩人先是言語閃爍,引我更加要追根究底,兩人知道抝我不過,才說要我「寫個東西」當做條件,他們便把消息透漏給我。原來省議會的黨外「金童玉女」要結婚了,我乍聽之下還覺不可置信,經他兩人解釋「愛之船」的來龍去脈,才會意到這真是個「大消息」。趙綉娃第五屆任內離婚事件不遠,現在又爆出與省議會同僚再婚,這不但在省議會過去聞所未聞,在台灣政壇都是沒有聽過的故事。「省議會金童玉女共結連理」,跑新聞哪能天天遇到這麼好的事呀!

  當下當然向兩人把所有細節問個詳細,至於答應的他們要寫的東西,就是傅、趙二人的婚宴請帖,希望能別出心裁、不落俗套。君子一言,我也就寫了一個三百多字的邀請函文字,供兩人印發邀請賓客的喜帖。當時中國時報報雖然先得到這個消息,但為了讓兩人的喜訊能同時讓全國人民看到,我向當時長官報告取得同意後,將這個訊息通知了當時聯合報的省政特派記者趙秋實先生。不過或許是因為電話告知畢竟缺少一點臨場感,聯合報第二天只在版面上做了一個七、八百字的新聞處理。倒是讓我這個瞎貓碰到死耗子的「菜鳥」記者,又是報導、又是特稿的好好表現了一番。

  我還記得給我當天的特稿下標題的,正是前不久曾經「大義滅親」,大罵親兄王又曾「罪有應得」的王篤學,他是報社編輯奇才。以斗大粗黑字體下的標題是「不信孤鸞拗民意 共效鴛鴦舞殿堂」。由於當那一年和今年一樣,是民間所說的「孤鸞年」。意思是說,兩位省議員不在意孤鸞年結婚不宜的風俗,而是確信民意對他們的支持,在當時台灣省的最高民意機關、民主殿堂中,效法鴛鴦共舞。這種充滿老派文人筆墨風情的標題,現在已經不多見了。

  事隔三十多年,每憶及此,仍然記憶鮮活。當時替兩人證婚的是黨外首號勁敵省主席林洋港。現場冠蓋雲集,儼然台灣政壇盛事。友報似為彌補第一時間消息的簡單,連續十四天刊載相關新聞,不但把請帖全文刊出,還影射是由某報記者捉刀執筆的。

  後來台北縣鄭逢時與台中縣王玲惠也是在省議會認識、結婚,婚宴設在台北圓山飯店頂樓,也是非常熱鬧。而在傅、趙婚禮中權充總招待的陳金德議員,當天則「傳說」另有重要任務,那就是身懷「大紅包」數個,以備當天有女性前來「鬧場」時立刻「處理」。不過由於當天並未出現「鬧場」,此一「傳言」終究未能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