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條紋襯衫、淺色西裝褲的隨意穿著,身材中等、頭髮略顯灰的白朱華煦,在他位於壹電視大樓頂樓,整潔、明亮,但並不特別寬敞的辦公室中接受我們的訪問。由於在台灣稱為「國語」的普通話並不是他的母語,而他所受的又是香港殖民地的英語教育,中文有時會辭不達意,對於在談話中不得不夾雜幾個英文字彙,他特別向我們表示了歉意。

  眼前這位曾任多個跨國企業高階領導、現任台灣獲利能力最佳的媒體集團行政總裁的受訪對象,在言談間所表現出的謙沖自抑態度,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即使曾在百事可樂中國總裁任內創下業績成長一倍佳績,又因為被黎智英從媒體圈外網羅,一頭栽進台灣這個高度競爭的電視市場而引發外界高度好奇,作風低調的朱華煦向來很少接受媒體採訪,外界亦難一窺其人其事。本次訪談中,朱華煦暢談了他豐富的人生故事,包括他的職涯經驗、童年憶趣、對父親深厚的情感、求學過程,以及曾參與海外保釣運動的熱血事蹟。

與初次晤面的黎智英長談四小時

  朱華煦接任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前,曾在百事國際、桂格、亨氏、惠而浦及孟山都公司任職。面對商場激烈的競爭,朱華煦自有一套「不隨對手起舞、專心做好份內事」的管理哲學。

  外界好奇朱華煦2008年5月自百事國際退休後,為什麼旋於同年10月接下壹傳媒集團的工作?尤其是朱華煦過去從未有過相關媒體工作經驗。朱華煦說,自己在商界服務大約有31、32年,算是很長的一段時間。其實早在2004年他就曾向百事國際提出退休計畫,但後來被慰留了。到2008年,他又起了退休的念頭,他還詢問過太太的意見,太太質疑他說:「你真能退休嗎?」但他想這次是真的準備好了,於是就此離開工作長達十年的百事國際。

  對於一個長期以工作為重的人來說,雖然忙碌、辛苦,但也享受每天與心智卓越、才具突出的各路高手或合作,或「交手」的經驗,而退休就像是交出兵符的將軍,一時間找不到自己的戰場。朱華煦說,自己雖然退休,但不是就此打定主意不再過問世事,也接下中國李寧公司、美國梅特勒-托利多集團董事職務。一個是他文化上的故鄉,一個是他小孩子們定居的地方,都可以趁開董事會的機會去造訪。沒想到他規畫好的退休生活節奏,卻被Jimmy黎給打亂,也開展了他與台灣的另一段淵源。

  「退休半年後,有一個朋友介紹我,有一位Jimmy Lai(黎智英)想跟我吃飯,我想好啊,反正又不是我請他吃飯,於是兩個大男人就這麼吃了一頓4小時的飯。」不早也不晚,黎智英剛好在他從「享受退休生活」到「習慣退休生活」中間的調適期找上他,朱華煦回憶,「說起來兩人算有點緣份,那時我正處於一個weak moment(情緒低落期)。當時我已退休3、4個月,有點不適應遠離朝九晚五工作型態的退休生活。假如Jimmy慢一點找我,我可能也沒辦法再回到職場工作了。」

  黎智英為了這頓飯局,特別推掉台北一場重要約會,專程趕回香港。黎智英展現的誠意,以及個人散發出獨到的領袖魅力(charisma),讓朱華煦決定推掉一份幾乎已經談妥的私募基金工作,決定來台接任壹傳媒集行政總裁職務。或許黎智英是看準了他對華人文化事業的一片鴻圖遠景,一定可以打動這個半生叱剎商場,骨子裡卻潛藏文化熱血因子的CEO吧!

對中華文化情有獨鍾,求學過程參與海外保釣運動

  對於中華文化情有獨鍾的朱華煦,被媒體戲稱是有著「中國情節的假洋鬼子。」朱華煦自述,從小就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中學時雖然是在香港唸英語學校,但常常會找一些課外的中文書籍閱讀。「我是有一點奇怪的,在那個年代的香港,英國殖民地政府教育是很成功的,他要教到你不會認祖歸宗,一般同學也不會去看中文書,我自己卻對中文很嚮往。」

  中學畢業後,朱華煦原本想來台灣唸書,但因擔心自己的中文程度不夠好,因此到美國唸大學。朱華煦就讀明尼蘇達大學期間,正值1970年代保釣運動剛開始興起。他說,當時在大學還跟朋友搞了一份學生刊物,自己擔任編輯「當時那份中文刊物是用手寫稿,刻鋼版印刷的。」朱華煦笑稱:「所以說,早在四十年前我就跟媒體有了些淵源。」

  回首年少輕狂的日子,朱華煦說自己一度是一個蓄著長髮的基進青年。

回憶父親 一度哽咽

  朱華煦特殊的人生境遇與求學過程,讓記者對他的原生家庭非常好奇,朱華煦於是談起自己的父親。讓人有點意外的,一時之間他原本鎮定、開朗的情緒似乎受到極大波動,以致於幾度哽咽不語。「我父親,大約我五歲的時候….(靜默,嘆息聲)…他是那個年代很典型的華僑吧…嗯,我大概三歲的時候,他就離家,去了墨西哥謀生,到我見他的時候,我已經18歲。」朱華煦的祖籍是廣東台山,台山是中國知名「僑鄉」,有大量子弟到海外謀生。在朱華煦的童年記憶中,父親,就存在信紙上一筆漂亮的中文字裏。

  朱華煦補充:「那個年代,很多華僑都這樣,幾乎每一家壯年都往外跑,所以很典型、很典型。他幾乎每週都寫信給我,我想多少有些影響吧!」

對台灣的情感

  或許是受父親的影響,朱華煦中學畢業後,也想到外地發展。「我那時很想來台灣,只是擔心中文不好,所以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唸書。沒想到後來八零年就來台灣工作,所以我對台灣也有些感情吧。」

  比較兩岸三地的文化,朱華煦說:「當然有些差異,但我對兩邊都有些感情。我的兩個孩子,老大是在台灣出生的;老二是在廣州工作時出生的。在兩邊都經歷過那種(小孩出生時的) emotional moment,若說兩邊有什麼差異,我覺得相像的地方比相異的還要多。」他提到之前才與太太在台灣共度中秋,似乎相當重視這個千里共嬋娟的中國人的節日,從他無意間流露出來的身為人子、人父、人夫的感性面向,似乎很合適用來印證他自己所說的:「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

  朱華煦認為兩岸共享中華文化的傳統,台灣的優點是言論自由,大陸那邊相對管制較嚴。在經濟的發展上,他認為台灣這些年硬體上好像沒有太大的改變,大陸城市的發展很快。朱華煦也期待未來兩岸經濟文化能更進一步交流,讓彼此都互惠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