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促進大眾健康與生活品質都是公共媒體的基本使命。在網路時代,公共媒體如何本於公共價值擴展服務觸角,也是從業人員關切的議題。基於以上背景,芬蘭公共電視(YLE)在網站設計了文化素養健康促進網。
過去人們談健康,常聚焦身體疾病。然而真正的健康還包括心理與社會層面。YLE不只長期推出身體機能維持的節目,更將文化活動參與多寡視為是健康指標之一;昔日的醫療界,早已有體能運動處方,現在YLE推動的是理解個人文化體適能並追求文化運動處方。高級製作人Saija Uski,在芬蘭公視便特別引介筆者認識該台的新作為。
擴大參與者與社會效益
這個文化體適能活動並非為了辦而辦,而是希望喚起全國民眾更重視精神生活對健康的影響,消除民眾對參加文化活動的恐懼和成見,創造新的美好體驗。後來三個合辦單位一起行銷,徵求事業單位成為夥伴,以及專業的文化活動推廣者,企望能形成推廣的網路。
結果有500個企業、工會、文化機構、城市組織加入夥伴,為450,000芬蘭人共同創造文化體適能改造的機會。芬蘭文化部長與國會也投入這個活動。受惠最多的是廣佈各地的350個芬蘭老人組織。也有些私人機構把加入這些活動,當成員工健康照顧計畫的一部份。
這個活動提供給有心推廣者的資源包括,網路有活動資訊、索取文化體適能卡、將文化體適能標示印於相關活動網站的文件、固定於十二月五日舉辦的文化體適能節。至於對支持活動的機構雇主,則提供更有趣容易實行的文化活動,以提高員工生活幸福感,並有巡迴訓練提昇員工辦公室氣氛和工作效率,也擴大企業正面形象。
此外,還有以諮詢來讓更多人知道怎樣參與文化活動,例如怎樣行動和怎麼知道是不是想要的等等。然後另設文化活動套餐鼓勵大家選擇參加。這些套餐搭配了長假,包括傳統文化之旅(手工、音樂與編織)、音樂之旅、遺忘的歷史之旅、驚奇之旅、現代音樂藝術之旅,另有兒童版的旅程。這些旅程連地圖路線都畫出來,從陸地到海上,從城市到鄉村,從南部到北極圈。等於透過公共電視將文化資源、民眾的生活品質需求和許多機構串連起來。
激勵大眾樂在學習、充實內涵
從這種習性來看也許只能說芬蘭人過生活還挺認真的,尤其與學習成長有關的活動都很認真。筆者在此可提一個親身經驗的故事讓讀者參考。兩年前在高雄,十五位芬蘭朋友來玩。其中有退休醫生、職業婦女也有大學生等各種人。白天逛街、晚上逛夜市,到了回旅館晚間十點集合,由牧師帶領大家一起分享回顧今天生活見聞,然後開始中國成語課。
只見帶領的人拿起一本厚厚的影印本(是芬蘭文版的中國成語資料),開始教「刻舟求劍」、「騎驢覓驢」…,不但介紹意涵,還把背景故事講一遍,然後要大家輪流討論類似於聖經的哪一個故事。在一旁的我都睏了,只見她們還是無一人打瞌睡,很「團結努力」的認真學習樂在其中。也許真的是沒經驗過考試壓迫和打罵教育的民族才會對學習持續這樣有興趣吧。
從YLE的體適能診斷節目到延伸網路服務,可見幾個啟示,包括電視怎樣彰顯公共價值、電視媒體如何善用特性發揮傳播的功能、電視如何在健康促進領域扮演傳播理論所說的「改變的策動者」?怎樣運用網路是符合網路特性又有建設性、如何讓電視是激勵終身學習的發動機,一個公共媒體又是怎樣在數位時代結合資源,相乘、相加的落實它推廣文化的職責。
也許媒體先進國家的創意,其實多少也反映了傳統生活內容與態度。樂在學習的芬蘭就長出這樣的活動。但這並不是說,我們沒那樣的早期學習經驗與傳統就不能發展類似的活動。反倒是我們應更注意媒體的效用。當我們民眾一路被填壓而厭惡再學習或沒耐心多學習,而本地商業電視受限競爭把可觀資源用於引導向庸俗、鼓勵一夕致富時,公共媒體如何扭轉大家過去不愉快學習經驗,增加生活趣味,變得責任更是重大。
相關文章
芬蘭公視的文化體適能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