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90年到洛杉磯的北美衛星電視,參與那個全球第一個用衛星播出的全頻道華語電視,當時我在美停留了近兩年,負責電台的全盤業務、提供北美洲華人最快速的台灣節目,並自製美洲當地的節目,受到北美華人極大的歡迎。這是當時唯一的北美洲(包括美加墨及中美洲)的大地區華語衛星電視。

北美華語電視市場發生鉅變

  今年十月我因親戚在加洲結婚而再度訪問美加,但在二十一年間北美地區的華語電視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當時一家的衛星變成了十數家的有線、數位及衛星電視,而屬台灣系統的電視頻道逐漸在減少中。大陸系統的電視則紛紛搶進,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現象。

  由於電腦及壓縮技術的快速發展,現在美加地區收看電視已成多元化,除原有的無線電視及有線電視外,數百頻道的直播衛星電視及數位電視任君挑選。另外尚有電話公司的MOD及透過電腦的IP電視,無所不在。所以,現在要在美國經營華語電視是非常艱苦的傳播事業,往往無法找到全美大品牌的廣告,只能削價去拉各地華人餐館、超市、律師、地產營養食品等廣告。在洛杉磯十五家華語頻道中,只有前三名是賺踐的,其他都是虧錢的為華人服務。他們的苦撐在等一個機會,就是被人出價收買,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大陸的華人或用之來申請綠卡或由有大陸官方作後盾的財團接手經營。

  倒是TVBS、中天、東森等台灣頻道及半中資的鳳凰深受歡迎,也可獲利。其他十多家則是出血經營的狀況,連原先台、中、華視等老三台及新聞局共同出資經營的國際視聽公司及國際衛視都已落入大陸俏佳人影音公司所併購。最早的北美衛視,後來由台北莊敬高中財團改名為天下衛視也已落入大陸人士手中,經營環境越來越差,倒是閱聽人有福了,可以看到中、港、台等三地的電視節目。

華語電視經營變局與策略

  其中最為可惜的是國際視聽公司,當年老三台及新聞局為拓展各自的業務,成立了此一公司,台視、中視、華視藉此發行他們的八點擋連續劇給美洲各華人家庭。而新聞局則據以向美洲以衛星發射當天的台灣新聞,供華人觀賞並利國際宣傳,但在五年之前因無法因應電視產業惡化,競爭的環境,而以相當的價碼出賣有版權的片庫,順帶將經營多年的國際衛視一併賣出。接手者原為台灣同胞,但經數年虧損後已經在去年正式轉賣給廣州的俏佳人影視公司。

  這樣的結局真是讓人驚駭、誰敢相信有官方股份的公司,現在是由大陸公司所代理?這樣的演變使有官方色彩的華視及官方的新聞局在事前竟無配套措施,在國內亦無相關單位表示關切,原本該公司的負責人是由原台視董事長賴國洲兼任,但在台視民營化之後,這個留下債務及稅款的公司無人聞問。最後由台灣人的班底接下,但在一年多以前,高價賣給了上述的廣州公司。大批原台規、中視、華視的資源流入對岸手中,在中、台視分別民營化後更是無人追究了。

  目前華語電視較易被閱聽人接收到方法分為三個途徑:

1.各地區的有線電視系統:此一途徑接受最昜,但其缺點則是各市皆有獨立的服務範圍,除了付費收看外,收視地區較受行政區所限。

2.以無線數位台方式播出:由於美國壓縮技術及設備的完善,台灣原設定的六兆赫頻寬播出一數位頻道的技術標準。在美國只要幾兆赫頻寬就收到高畫質的畫面。所以頻寬的租用費較為合理,閱聽人架設排天線即可免費收看,但其播出範圍仍以某一大都市為限。

3.以直播衛星向全北美地區播出:在1995年左右,美用小型碟型天線,接收上百電視頻道的商業運作技術己經成熟,直播衛呈(Dirct TV)及回?之星(Echo Star 現改名為Dish Netwark)的兩家公司正式展開服務,其高畫貿電視訊號遍及北美。剛開始時他們很慎重的選擇頻道,現在因壓出的頻道過多,也由彼此競爭,更為吸收少數民族的觀眾訂閱。只要營運正常的頻道,他們都樂於納入播出,他們的收視率將在不久都各自超過千萬。

  目前中共的央視及各省衛視,己有數十個頻道用上述衛星在北美及中南美地區為華人作播出服務,而台灣頻道則屬少數。近年中共的移民在海外大增,在歐洲的直播衛星也可看到他們成群的內地頻道,台灣頻道則屈指可數。除服務華人之外,中共的國家頻道也運用各大洲的直播衛星作全天播出。作足國際宣傳,而臺灣這方面則尚無安排。

  近日又傳中共頻道將用直播衛星,進軍台灣較大社區的共同天線。進入台灣的家庭。台灣政府及電視業,今後將如何面對這個數位時代的新局面?

專欄作者簡介
楊楚光先生自1967進入中央通訊社擔任記者,曾擔任北美衛星電視台執行副總經理、國興衛星電視台創台台長、環球電視台主任祕書暨新聞總監、台北市松山社區大學創辦人暨校長等職務。新開闢專欄『光說電視與新聞』,如其名,是借重楊楚光先生深厚的媒體經驗,針對媒體與新聞議題進行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