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國家都會在國慶時有些活動,包括媒體也會製播特別節目。不久前在挪威體驗一次挪威國慶(五月十七日),一早打開電視,這是個公共電視為主要媒體的國家(稱為NRK)。有一個頻道除了新聞都是國慶節目。
從NRK看到從南到北各地現場直播的唱國歌揮國旗的活動,由於挪威位處北歐而地形狹長,播到峽灣邊的村落好美麗,鏡頭切換到最北邊一群科學家包得緊緊的站在雪地底歡呼,拿著國旗唱國歌也很美很動人。
接著還有民俗歌曲活動,演唱者穿著挪威國服,一種很有特色手工縫製的民俗服裝,一套總要三四萬台幣。這種服裝幾乎每位挪威民眾都有,但是因所來自的地方家族不同而有不同裝飾,通常在婚禮慶典和小孩受洗的聚會都會穿。歌唱曲調很有特色連樂器都是古樂器。
上午電視轉播首都皇宮前國王與廣場民眾問候和一些軍樂慶典活動。接著還有各地兒童討論節目與活動節目。挪威國慶向來不閱兵但是各地都有兒童為主的遊行,人人拿國旗。連很多人開車在這天也都在車頭掛國旗。
大家都穿傳統服裝先到教堂唱歌國有感謝聚會,由牧師祝福國家也祝福大家,並精選葛立格等挪威作曲家的音樂由聲樂家獨唱和青年人合唱團演唱,連我這外國人也覺得很好聽,是豐富、免費的音樂饗宴。
挪威人口不多,但這天好像到處是人,變成彼此問候關懷的日子。接著以兒童為主的社區遊行開始,包括殘障等各種孩子也都參加。家長大人都列隊在街頭一路歡迎,然後大家一起到社區廣場唱國歌並由首長問候大家。接著再一起到公園又唱國歌,除了演奏悠揚音樂還有士兵和有聲望的人主禮,要為陣亡將士獻花並再請地方上受尊敬很有聲望的人來表達相互勉勵之詞。活動有其嚴肅的一面,但有些兩三歲小孩在其中走來走去不會被禁止。孩子從小就自然快樂的逐漸認同文化傳統,出於樂意有趣而不是由誰規定要怎麼做。我也跟著大家一路走參加這些活動,一下子同一群人要在好幾個場合唱好幾遍國歌也不嫌煩,好像都很高興,夠愛國了吧。其電視節目也會播出各地這類活動。
接著公視用SNG連線播出各地兒童表達自己對未來的期待,談談自己的看法,對未來帶來希望與想像,接受所有人的祝福。另外,又介紹各地兒童為了服務社會所發展的活動創意和成果。例如環保資源回收創造的新用品和他們如何推廣環保活動的趣味方式。由兒童自己來解釋為什麼這樣做。這當然是事前勘查收集過資料企劃好的場景,但很有內涵和視覺效果,也的確年年不會一樣而有新意。而且呈現多元多樣,很多人都有在媒體表現的機會。
由以上片段經驗可見,轉播的科技使一個社會連結,更覺得我們是同一團體的人。其中並不特別高舉誰很偉大,但是平等看重每個人,鼓勵大家顧念彼此。有民俗音樂是文化傳承但也提供欣賞樂趣,連線各地的人在不同的美麗自然場景相互問候唱國歌,既有視覺的美也有凝聚共識的感覺。
提供孩子們很多時段表現,重視孩子們而且不用幼稚的語氣或裝小的態度與之問答,而是把孩子當為與大人平等的人來尊重聆聽她們說話,看重鼓勵他們從小為別人服務,思考運用資源服務別人。環保活動的焦點也不是在廢棄物而是在人,讓大家看重人的價值也看重對自然的尊重。
以上各種節目雖然沒什麼制式口號,可是看起來他們處處掛國旗唱國歌愛國真是愛到家了,媒體資源用於有公共性的服務也不言而喻。很多年前台灣的電視媒體在國慶新聞使用很多播報記者坐在一個攝影棚按輩分輪流播報,播報內容也是希望呈現渤海歡騰,除了閱兵還有總統府前的歌舞雜耍,視覺也很可觀。但似乎比較聚焦權力核心也比較制式一點。
其實帶給觀眾多樣美麗新穎的視聽體驗,並自然的感覺彼此一體拉近距離,創造愉快充實的收視體驗是民主國家公共媒體可愛之處。這也是一種生活品質。這不只反射節目規劃的技術能力,也看得出規劃團隊的生命品質與核心價值觀。他們怎麼看待媒體潛力以及怎麼看待媒體對社會的意義,甚至媒體對國家未來競爭力和人民幸福感的影響。這是一種使命(mission)引導製作。
由挪威經驗看來,媒體帶動民主也未必就是把比較多的篇幅時段留給討論選舉和政治人物彼此指責誰侵佔土地或以前有沒有A錢。在不同時節不同時機,可以用不同方式讓更多庶民參與。媒體報導不一定要用來爭取自己的權益或者重複好幾個節目報導集中對核四和石化贊成反對,或霸凌被學校搓掉等等議題。固然這些問題也重要。我們還有很多可能,以更柔性多樣的方式凝聚大家為一體。讓媒體的公共性協助大家透過媒體活在更有人味的生活氛圍之中,不是我藉媒體要別人看重我,而是我更看重別人。這似乎是一門媒體實踐公共價值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