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許多年,各媒體有意或未經深究傳播了一些不正確的科學知識,再經 閱聽大眾以訛傳訛,造成很大的影響。
  波士頓大學新聞系教授雷弗斯 (Caryl Rivers) 與布蘭迪斯婦女研究中心 (Brandeis Women’s Studies Research Center) 資深科學家巴奈德 (Rosalind C. Barnett) 在”有關女孩與男孩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Girls and Boys: Challenging Toxic Stereotypes about our children) 一書中指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過去數十年來有一些研究指稱,女孩與男孩的大腦結構不同,必須分別教育,分別引導他們發展不同的事業。

  這樣的說法經由一群倡議人士以撰文、寫書或演講等方式向家長、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進行遊說,他們主張男女學生分班上課,以提升學業成績,再經媒體未加鑑別地一再報導後,人們幾乎都信為真。

  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去年 9 月,包含美國心理學會前會長、克萊蒙麥克坎納學院教授賀珮恩 (Professor Diane Halpern of 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等八位著名科學家在科學季刊上發表專文 "男女生分班上課一說的偽科學證據” (The Pseudoscience of Single-Sex Schooling) 中指出,沒有任何研究顯示,男女生分班上課能提升他們的學業表現,卻有證據顯示,男女分班上課會導致對女性的偏見。

  他們認為,造成謬誤認知主要原因是媒體沒有發揮應有的鑑識功能所致,媒體報導中充斥著學術研究的偏頗例子、一些有關的趣聞軼事和類似小說情節的內涵。

媒體荒誕傳播強化科學謬論
  即使有一些好的科學研究結果證明男女生分班上課是錯的觀念,他們說,媒體仍選擇報導那些荒誕、沒有根據的說法,而錯誤報導越多,那些主張女、男生差異的聲浪就更高。
  他們的研究發現,媒體一再傳播那些荒誕說法,使以下那些毫無根據的觀念流傳迄今。


  其一,推動全國公立學校男女生分校協會創辦人兼執行長沙克斯( Leonard Sax) 和葛瑞安協會 (Gurian Institute)會長葛瑞安 (Michael Gurian) 積極主張男女生分校,他們所謂的”科學證據”一再被《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時代雜誌》,以及美國廣播公司〈早安美國〉、有線電視〈美國早晨〉、全國廣播公司〈今日〉、公共電視PBS及全國公共廣播網   NPR等主要媒體在報導中引述或轉載,從未受到任何質疑。


  芝加哥醫學院腦神經系副教授艾利奧 (Lise Eliot,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cience at the Chicago Medical School) 曾對兒童至成人的大腦作了澈底的檢驗,發現幾乎沒有證據顯示,男女學童的大腦有任何差異。墨爾本大學腦神經科學研究員范茵博士 (Cordelia Fine, research fellow at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me) 認為,媒體把不正確的資訊當作科學知識加以傳播等於是推廣危險的觀念;她把媒體報導的許多人類大腦性別差異理論稱為”歧視女性腦神經偏見” (neurosexism)。


  其二,英國心理學者巴隆柯漢 (British psychologist Simon Baron-Cohen) 聲稱,男性大腦是”系統化頭腦” (systematizing brain),而女性大腦則是”情緒化頭腦”(empathizing brain),所以男孩天生注意物體,他們擅長數理,而女孩比較注重人和感覺,此說曾被《紐約時報》引用、〈時代周刊〉當作封面故事、公共電視用為記錄片的題材, 〈家長雜誌〉 (Parents magazine)甚至指稱此說真實無疑,因為女孩喜歡洋娃娃甚於積木或球,男孩則對機械性的東西感興趣。

  問題是此說基於對初生兒的研究;巴隆柯漢指出,在研究中發現,男嬰注視那種懸掛會轉動的飾物較久,而女嬰總是看著人的臉,這表示男孩大腦發育成熟後,會展現領導能力與權威,適合打獵、追蹤、貿易、領袖等任務,也比較能忍受孤獨,女孩的特性是喜歡交朋友、有母性、愛八卦及觀察友伴。可是此說有許多瑕疵,別說其他人,連巴隆柯漢自己都無法“複製”他的發現。
  范茵指出,這項實驗是把初生嬰兒被放在父母腿上做的,他們還不會轉動頭,所以注視方向受到限制。哈佛大學意念/ 大腦/行為 /研究計畫 (Harvard’s Mind/Brain/ Behavior Inter-faculty Initiative) 共同執行人之一史珮克 (Elizabeth Spelke) 說,研究證明,男嬰與女嬰其實都會注意物體和人臉。可是媒體偏愛巴隆柯漢的說法。

  其三,過去在媒體上總是讀到有關男孩比女孩口拙的報導,使一般人認為,男孩口語技巧不如女孩,有些人因此建議讓男孩讀一些知識性的讀物 ,而非帶有感性的讀物。〈新共和〉(New Republic)和〈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這兩本刊物全盤接受這樣的觀念。

可是在 2005年時,威斯康辛大學心理學家海德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sychologist Janet Hyde) 綜合  165項相關研究得出結論顯示,女性口語能力比男性好不了多少,那種差異可說毫無意義。然而媒體報導男孩天生不愛閱讀的故事越多,就越讓父母和老師們相信,男孩比女孩不愛讀書。

  其四,女孩天生愛講話,男生則比較沉默,這樣的理論經過傳播後,人們以為,男人或男孩天生不擅言詞,女人或女孩相對會講話。作家布瑞辛丹 (Louann Brizendene) 在〈女人大腦 〉(Female Brain)一書中指出,女人一天使用約二萬個字彙,男人只用到7000 字;美國廣播公司 新聞性 20/20節目和早安美國  (Good Morning American)、 《紐約時報》周刊、〈新聞周刊〉、〈歐普拉雜誌〉(Oprah Magazine)、《舊金山紀事報》、《洛杉磯時報》、《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巴爾的摩太陽報》、《聖路易郵電報》(St. Louis Post-Dispatch)、《哥倫帕斯電訊報》(Columbus Dispatch)、《奧克蘭論壇報》(Oakland Tribune)等紛紛引述,詳加報導,可是卻沒有什麼媒體報導權威的英國〈自然〉季刊 (authoritative British journal Nature)所提出的看法。

  〈自然〉強烈抨擊布瑞辛丹的說法,指稱那本書裡充滿了錯誤的所謂科學知識,幾乎連基本科學都談不上,誤導了人們對大腦發展和腦神經系統的認知。奧斯丁德州大學心理系主任潘奈貝克 (James Pennebaker, chairman of the psychology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花了 7年主持一項男女性演講的研究,結果證明,無論男性或女性平均一天使用約  1萬 6000個字彙。

  其五,布瑞辛丹認為,女人比男人更常使用大腦兩側,女人大腦兩個半球的胼胝體 (corpus callosum)比男人大,所以她們直覺較強,能做多重工作;這樣的說法受到〈家長雜誌〉、《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渥太華市民報》(Ottawa Citizen)、《克利夫蘭平原商人報》(Cleveland’s Plain Dealer)、〈ELLe 雜誌〉和《紐約時報》等媒體的重視。

  可是 Catalyst 這個研究機構報導說,一項針對全球 MBA精英班畢業生所作的調查證實,在任何相關行業中,女性仍比男性差一截。一項由 Sloan 基金會贊助的研究進一步指出,女性只在大學裡領先男性,而非在職場中;相較於男性的薪資,女性所得比不上她們在受教育過程中的收穫,至於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男性在大學裡選修的科目讓他們能夠進入自然或物理科學、數學、工程等報酬較高的行業,而女性較少選修有關科學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