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越商業化,就有越多傳聞、謠言、雜談巷議等材料被包裝成新聞刊登或播報,閱聽大眾難辨真假,信以為真,受到莫大影響。
這個問題最顯明的例子就是前不久美國公共廣播國際電台 (PRI) 全國性節目〈美國生活〉(American Life)所播出的 「富士康事件」 ;藝人戴西 (Mike Daisey)在這個節目中說,他曾冒充商人走訪設在中國大陸的蘋果電腦生產線和組裝工廠,訪問了那兒的工人,結果發現,在那 「血汗工廠」裡的工作環境非常惡劣,工人不但很辛苦,而且還因化學氣體中毒受害,他甚至發現富士康竟膽敢雇用童工組裝 iPhones。
節目播出後,戴西一舉成名,他不但得以名嘴的姿態經常應邀上電視談論這些問題,同時還在《紐約時報》社論與民意論壇版上發表專文,批評富士康組裝工廠。閱聽大眾裡有一些人深感驚訝與憤怒,因此發起連署,有數十萬人響應,要求富士康改善。
後來有〈市場〉(Marketplace) 這個節目的駐中國大陸記者薛密茲 (Rob Schmitz) 仔細檢視了戴西所說與所寫內容,發現那些都是捏造的、虛構的與憑空想像的,戴西實際上根本沒有離開過他在紐約的公寓。〈美國生活〉因此趕緊刪掉那個節目內容,另外播出一個比較符合新聞專業的節目;《紐約時報》也立刻把戴西的文章加註說明其中謬誤。
許多年前,有一部影射柯林頓總統的電影,劇情大致是總統鬧了誹聞,媒體連日報導,新聞越做越大,在滿城風雨中,傳出了國會要求總統辭職的呼聲,為了排除困擾,總統向達斯丁霍夫曼( Dustin Hoffman)飾演的媒體大亨求救,這位媒體大亨立即透過旗下媒體播報了一則恐怖分子攻擊美國的虛擬消息,其他媒體跟進大幅報導,閱聽大眾看了那則報導,竟然信以為真,不但馬上忘掉總統為掩飾性醜聞說謊的失德敗行,還在媒體的呼籲下,決心團結在總統的領導下,一致對抗外來的侵犯。總統的危機頓時化為雲煙。
1998年,《辛辛那提詢問報》(Cincinati Enquirer) 刊登了一則 18頁的專題報導,列出了一家叫奇奎塔 (Chiquita)公司所違反一長串的職場規範,然而事後才發現,那是該報記者賈拉格 (Mike Gallagher) 非法竊取該公司語音訊息所編織出來的故事,該報不僅因此公開致歉,還賠償了奇奎塔公司一千多萬元。
一名叫傅雷 (James Frey) 的作家於 2005年出版了一本自傳:「A Million Little Pieces」,書中記敘他自己一生的犯罪生涯、牢中歲月,以及曾被三個州追緝的經過;他的故事受到擁有眾多觀眾的談話性節目 Oprah Winfrey show 的重視,因而廣被媒體轉述,後來,在一個叫 「 The Smoking Gun」的網站追蹤探究下才發現,書中所有情節全都是傅雷虛構的。《今日美國報》(USA Today) 訪問他時,他還堅稱,那本自傳基本屬實;他也在 CNN’s〈Larry King〉節目中辯說,那本自傳強調的並非犯罪,主要是講毒品與酒癮之害。
不管是個人秀、談話性節目內容或自傳都不應該被視為新聞,更不應該被當作新聞加以傳播,造成閱聽大眾的誤解;一個陳述或一篇報導是否新聞完全取決於一個重要的原則:那是不是事實;新聞必須真實,否則就不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