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北韓放話開打…等讓民眾憂心的形勢日趨嚴峻,閱聽人希望獲得更多的訊息,但媒體能擔任訊息供應的角色嗎?恐怕問號會得打很大。一是媒體記者欠缺深度,不具備辨識訊息真偽的能力;二是訊息太單一化,完全缺乏另一造說詞,缺乏判斷基礎;三是缺乏歷史縱深,無從判斷真偽。

十年前SARS疫情迅速擴散,臺灣有七十三例患者死亡,醫院封院、醫師逃離、學校停課…,延燒半年多才告停息,震撼全臺灣。那次大疫情是前一年十一月首見於大陸廣東省,大陸疫情如何?當時大陸發佈了感染病例及死亡兩個數字,媒體都有文必錄的報導,幾乎無應查證的警覺。

之後筆者求證獲哈佛大學公衛博士的蘇教授,他告訴我完全不可信;九0年代東亞地區爆發口蹄疫時,大陸是重疫區,當時大陸向世界畜疫組織〈OIE〉通報疫情數字,中共留學哈佛的同學告訴他,那個是觀望各國疫情數字後,衡量大陸畜口數、防疫及衛生條件後「計算」出來的數字;不致高到讓OIE過度關心,也不會低到讓外界懷疑,當然不真 。

舉上述的例子,是因為至今臺灣媒體對禽流感報導都流於浮面,只報導表象,無助於疫情控制。四月上旬迄今的這一波禽流感,僅能說是爆發初期,媒體在意的是華中地區已出現人死亡病例,臺灣也有大陸旅遊回來出現疑似感染的通報病例,因而媒體以大篇幅報導大陸疫情擴散,臺灣疑似病例在大陸的行程等訊息;至於後續的應對防疫措施,幾乎未去著墨,徒然增加民眾恐慌。

訊息單一化是另個問題,朝鮮半島緊張情勢的相關報導即充分暴露這一問題。雖然許多媒體都派了記者前往南韓首爾、三十八度停戰線採訪,但因為年輕,只呈現了一些很不銳利、深入的表象;其餘能引述的,多是美、日、南韓、聯合國等西方陣營相關官員的談話,這些官員甚至位階只是執行層級;完全沒有北朝鮮正在幹些什麼的訊息可資判斷。

就以北朝鮮建議各國撤離外交人員,「不保證各國使館人員安全」,但各個國家反應不一來看,這其間就存在許多弔詭;檢視德國維持平壤使館正常運作,還召來北韓駐柏林大使,警告「開戰的後遺症會很大」的動作來看,是否該去懷疑南韓最近向德國買了一批中程空對地「金牛座」導彈,金額龐大,因而據此要求德國召見北韓大使警告,作為是否軍購的前提條件?

類似的例子太多了。二次大戰期間軸心國的日本首相東條英機,要求德國元帥希特勒一同抵制、圍堵中國,希特勒拍胸脯答應,但卻仍暗地裡賣武器給蔣介石政府,因為那是國家利益。談國際政治,如果只著墨仁義道德,不談國家利益,那是不切實際,且幼稚的。

至於歷史縱深的素養,更是現今年輕記者最最缺乏的。判斷北朝鮮是否會開打,若聽信南韓、美國的嗆聲,就以為北朝鮮不敢動武,這個記者是不及格的。證諸一九九三年金日成利用聯合國原能總署欲檢查北韓核設施,同意、拒絕的反反覆覆,爭取與美國的對話,甚至是設立窗口,就是很漂亮的外交手法,完全把當時的漢城當局比下去,漢城哪裡願意在華府有個平壤鄰居;日本也一樣皮皮剉,被平壤當局戲弄。

金正日得其父真傳,在之後的四方、六方會談也玩了同樣的把戲,在他主政的十年,維持了與西方的恐怖平衡局面;至於現今的少主金正恩,既有其先輩的金氏風格,又有受西方教育的訓練,玩起戲法來勢必會有另一番風貌,可能的變數更多,大家等著瞧。

歷史縱深的素養,是判斷事件發展非常重要的依據;若只給閱聽人首爾「舞照跳、歌照唱」,因而判斷朝鮮半島不會起烽火,那是絕對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