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這行業很能讓人滿足,尤其是剛進門的年輕同業,當正義獲伸張,不法遭打擊、「黑心」遭制裁的一刻,就放任脈搏賁張,好好的沈浸其中,認為自己對社會有重大貢獻,是社會不可或缺的角色。

這很好,社會需要年輕人的血氣方剛,正義凜然,那是正面的力量;但是,「黑心」若成為了滿足自己正義感的道具,或者成名的簦龍術,眼睛缺乏辨別力,看什麼都是「黑心」時,將是消費了新聞的正義功能,斲喪新聞界多年努力才獲得社會的定位。

舉發「黑心」其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必須仔細研究、做足功課,等到事件成熟的D-day才全面出擊,將不法者一舉成擒,進而交主管機關依法制裁;絕非看到事情發生,即輕率地認定為「黑心」的素材,當成獵物般的窮追猛打;等到事件稍稍降溫,發現好像不是那麼回事;正義未獲伸張,無辜倒傷了一群。正熱炒的順丁烯二酸、毒澱粉事件,「黑心」的成色不足,恐怕難脫雷聲大、雨點小的不了了之局面。

打擊「黑心」是很莊嚴、慎重、須做很多功課的。記憶中最經典的打「黑心」一役,是民國七十三年成功的迫使彩色電視機降價事件。那個年代,電器行一台二十六吋的彩色電視機約在台幣四萬元左右〈約是初入職場年輕人近半年的薪水〉,但外銷電子展裡同尺寸的彩色顯示器加選台器,功能完全等同電器行的彩色電視,價格卻兩萬有找,顯然,內銷的電視機貴得不合理。

要廠商降價可不能只靠正義感,窮追猛打,冠上「黑心」就能成功;先得搞清楚同樣是彩色電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價差?是廠商聯合壟斷嗎?政策有不周延、甚至不可告人之處嗎?官商勾結、政商關係介入?或者,廠商成本灌水,轉嫁無辜的消費者?這些都要掌握得確切,才能有D-day的攻擊發起。

暴虎馮河,或大篇幅指控,都成不了事。事前準備工程相當浩大,發現電器行的品牌電視貴,根本是當年的工業保護政策,以外銷貼補內銷;之後,蒐集其他國家同規格的電視機價格,掌握廠商成本灌水的關鍵證據;進而從管電子業的工業局官員的遮遮掩掩看到了狐狸尾巴…,事件輪廓清楚顯現,是保護廠商利益的錯誤政策,長期以來坑殺消費者。

做足功課,D-day全面出擊,戰事延續了一個多月。廠商從初起的嚴詞駁斥報紙亂寫、抽廣告、告報社,到證據逐一攤開後的姿態漸軟;官員也從護航業者的東拉西扯,到無法圓謊、狐狸尾巴露出來後的避不見面;消費者從對報導的存疑〈因為彩電就該這麼貴是普遍認知〉,到規模越發成氣候的拒買彩電…;結局很棒,官員從站在廠商那一邊,改為站在消費者一方;廠商在拒買運動升溫、業績連續掛零後,認識過去的不當得利已是燙手山芋;更可貴的,戰役讓民眾的消費者意識萌芽,知道自己的權利要自己捍衛。

成功的打擊「黑心」之役,確實讓新聞界振奮,後續陸陸續續出現的消費新聞,即便影響面不大,並不存在不正義,也刻意包裝成打擊「黑心」;甚至某些立場仇中的媒體,大陸出現任何消費事件,一律認定骨子裡「黑心」,先一頓猛搥爛打再說。一個大家有印象的新聞「黑心床墊」,以回收彈簧墊從新包覆外層後低價賣給窮人,如果正名為「再生床墊」,還該這樣亂罵一通嗎?

試著幫「黑心」下個定義:首先要存在結構性的不合理,或者大家認知盲點的事實;迫使黑心的彩電價格結構現形、降價,是經典前例;最近的塑化劑、毒澱粉等是後者,長期存在,業者、官員、消費者都無警覺且不以為意,但進入人體累積超過臨界點一定有後遺症。

第二,惠及大眾但不傷及無辜,這很重要。順丁烯二酸事件壞在供貨商為營利賣做食用,對人體的影響則有限,但定位「黑心」卻打趴了粉圓、粄條、肉圓、肉?、水晶餃…等數以千計的攤商;媒體即使用心良善,也為德不卒。

再次強調,打「黑心」前一定要做足功課;半弔子的打「黑心」,會壞了媒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