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樹不見林」是非常初級的成語,可能國中時就學過,同義成語還有「只見秋毫、不見輿薪」,大家都很擅長作文時引用,而且都蠻精準的。搞新聞的朋友靠文字吃飯,一定更會用這類成語,但會用成語是一回事,真正看問題、尋求問題的正確藥方時,恐怕就不是那麼回事,經常是瞎子摸象,窺不出問題的全豹。
以剛揮別臺灣的潭美颱風災情為例,不難發現很多新聞人都有「見樹不見林」的毛病;潭美是個雨颱風,暴風圈接觸陸地前,即先在桃園、蘆竹、峨眉、北埔有第一波大豪雨;暴風圈碰觸陸地後,颱風環流籠罩中部以北全境,新竹五峰、尖石,台中和平,南投信義、仁愛鄉也有巨量降雨,陸續傳出路斷、橋毀、土石流等災情。
報紙、電子媒體的災情都很近似,都是一個個片段的畫面,一個個不能串接的故事;各個畫面看來驚聳,但不同畫面間是什麼關係,卻沒有任一媒體說得清楚;見樹不見林的災情報導,大家不能從其間歸納出災害的脈絡,因此也無法累積出教訓,下次再有類似路徑的颱風,我們還是一籌莫展。
攤開臺灣地圖,把成災地點逐一標示出來,潭美成災的原因雖然未必立刻豁然開朗,但脈絡可以抓得八九不離十。這些成災地點全在雪山山脈西麓,而雪山山脈從三貂角起,自東北往西南延伸,與臺灣縱軸約成四十度夾角,一路延伸到南投縣名間鄉濁水溪畔止,大概有兩百五十公里長。特別強調四十度夾角,是因為潭美的逆時針環流,降雨與雪山山脈垂直,又逢大潮封住每條河的出海口,一路回淤,以致雪山山脈西麓中海拔成為重災區。
歸納出降雨形態,防災就可以做到針對性、精確性;以現在氣象衛星的精確,雷達回波圖清晰顯示雨區移動狀態,氣象資訊甚至可以掌握到十分鐘的尺度;氣象局可以告知民眾雪山山脈西麓將有豪大雨,更可以告知東勢、名間大雨來襲的精確時間;掌握這些,潭美將不是片段釀災,可以窺出災情全貌,以及該做哪些及時避災。
見樹不見林的觀察災情,更大的問題是摸不清楚何以成災?之後又該怎麼補救?復建就成了閉著眼睛灑錢,下次颱風來,已經復建過的災區仍然名登金榜,仍然是重災區。以犧牲慘重的八八莫拉克為例,當時高雄縣的甲仙、三民、那瑪夏,高樹、寶來、桃源等是重災區,但為什麼這些城鎮成災?相隔幾十公里,海拔也差了一、兩千,這其間到底關聯性在哪裡?
進一步探索,發現前一組三個鄉鎮在楠梓仙溪中游,後一組三個名字則在荖濃溪中下游;找出河川相關性後,再往上、下游探究,赫然發現兩條河川發源地的阿里山脈、中央山脈尾玉山南麓是莫拉克降雨最多的兩個區域;這兩條溪下游匯流後,一路沖到出海口,橋斷路坍、水鄉澤國處處可見。
很顯然,只針對鄉鎮災區貼膏藥式的復原是完全沒有作用的。當時媒體警覺「全流域治理」是治標的必要態度,連續以重要版面大篇幅提醒政府,除非源頭整治好,做好治山,才可能治水,防災減災;否則水退了,溪底便道一搭恢復通車,這樣的復原毫無意義。
很遺憾,這樣的例子絕不只有颱風。現在還有一搭、沒一搭的狂犬病疫情,媒體朋友不妨回想寫了多少次「又見鼬獾死亡、又一縣市淪陷…」,這真是媒體的不認真,沒有探究問題追本溯源的能力,不去研究鼬獾狂犬病與狗狂犬病乃至人狂犬病的關係,胡亂跟著沒有知識基礎的民眾起鬨,杯弓蛇影,搞得一場虛驚也就罷了,之後媒體若再有認真警示,民眾會不會認為是「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