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公視在人事與經營上,喧鬧多時,終於在今年有了新的董事長邵玉銘及獲得董事會遴選原總經理曠湘霞繼續留任,但各界希望公視能新人新政的期盼,最終還是未實現,因為這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陣容,並沒有太大的新意。結果是兩位當年策劃參與的新聞局舊日官僚,要再一次肩負進入半衰期的公視的興革責任。
舊人新領航
數月前公視好不容易組成了新董事會,並選出邵玉銘為新董事長,當時的說法是公視是在邵任新聞局長時進行策劃籌備的,他對公視有瞭解、有感情,但就是當年對公視的定位及經營沒有很好的規劃,所以才導致公視近十多年的人事紛擾及經費困難。況且邵過去在任局長時只作決策,對電視實務涉略不多,如何在電視事業多元競爭的時代,有推陳出新的思維和作法?所以他的再度領航,讓人覺得是肩負?更大的挑戰,是成是敗,他已沒有其他藉口了。
原想經過新的遴選制度,可以為董事長及董事會,帶來有新構想、新作為的總經理。誰知道董事會在篩選各界推薦的人才後,竟在十七位出席董事中獲得十五票的支持,由原總經理曠湘霞留任。使各界期望公視有新人新政的新局,有ㄧ段的落差。
曠總經理擔任過老新聞局的廣電處長,在公視籌劃時期參與很多,後來又轉往中視及中央電台服務,在上屆公視人事鬧得不可開交時接任公視總座,但這幾年也沒有看到公視有脫胎換骨的成績。當然,這幾年因公視董事會的無法正常運作,可能影響了她的表現,如今在董事會的全力支持下續任,所以,未來她必須交出成績,因為她也是沒有退路的。
在邵與曠在當年任職新聞局時,正是我國電視產業發生關鍵轉變的時刻,那之前台灣的電視法規由於嚴格管制,而完全沒有發照擴大電視服務的可能,官員的思維也沒有開放的準備。但由於在"後蔣經國時代"取消報禁的路線已經確定,而相關官員的心態要由管制到開放,的確尚不能全然適應,但當時政策主要是偏重於新報社的設立,問題比較簡單。
同ㄧ時間,有線"第四台"卻像雨後春筍般到處發芽蔓延,在沒有法規情況下,又在"開放報禁與言論自由"的強大推力,播出系統進步、價格便宜、施工容易的第四台,立即滿足民眾渴望獲取更多視訊。然而,新聞局幾乎在失控又因缺乏視訊電波管理的智識及經驗,以就地合法的方向作整合,可見當時主管廣電的政府官員對來勢凶凶的視訊傳墦,是沒有學理、沒有看法、沒有遠見的。
當時也正是在野人士聲勢很高漲的時候,新聞局面對反對黨要求取得ㄧ張無線電視執照的壓力。又在傳播學者大力鼓吹下,也要政府成立沒有政治色彩、立場中立的公共電視。政府官員窮於應付,而立法院內對廣播電視有研究的委員少之又少,國民黨、民進黨及其他勢力,幾乎是用分贓的方式,催促完成有線電視的立法及地方系統區域的劃分、民視的審核發照,以及公視的籌備、立法、建台等連串工作。所以在那段時間,政府官員只能在有限的理論,智識及沒有經驗下,匆匆迎接ㄧ個廣電新時代的來臨。
所以,後來的有線電視是在摸石頭過河的情況下,逐次修法改進,至今仍存很多問題。民視則引發了兩大集資股東的恩恩怨怨,以至其中之ㄧ的全民電通公司仍官司不斷,柯建民的官司也是其中ㄧ件。而公共電視則是一路走來紛爭不斷,各方勢力爭控董事會及經營主導大權,使公正獨立的建台理想難以實現。凡此種種,都說明了當時的主管官員,實在對現代視訊的快速的進步,跟不上?步。
經營者應速將公視帶上正途
近二十年過去了,有線電視及民視在民營及企業化經營下,只要在技術精進、內容充實的情況下,政府工作只要適時修法,將可促其在自由競爭下自我發展。
但公視等於是在懷胎,生產,成長過程中都不順利,在吵吵鬧鬧中過了多年,雖有各界菁英新組成的董事會,但面對錯綜複雜的公視內外挑戰,都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深入的瞭解,也沒解決的妙方,所以這次雖有總經理的遴選辦法,但仍無奈的支持原任者續任,可能的考慮是現階段只有用較瞭解公視的人,在崗位上立即從事改革,以免新人還得從頭學起。邵與曠當年籌劃公視時,也許對公視的瞭解不足,但現在兩人有機會再經營公視,應該對公視已有充份的認識,加上多年各方的建議,兩人當以以贖罪的心情,快速將公視帶上正途,不要辜負了國人對公視的期望。
這次公視董事會在新制度下,仍支持原來總經理的留任,必然有其多方面的考慮和想法。事前徵才的舉動並沒有找到合適的新人才,可見曠所提出改革構想和作法,應有其實際可行的寶貴之處,為杜悠悠之口,公視應公布其爭取再任的工作計劃和目標,並在短期之內看到ㄧ些改革的成效;董事會也應有嚴格督導考核的標準和機制,從速訂出退場机制,在分季分年不能達到其自訂的目標或成績時,董事會應有重新遴選的勇氣和辦法,不能任由總經理再作完沒有挑戰和沒有新意的三年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