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國家情報總署 (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所擬訂的反洩密準則(Anti-Leaks directives)於2014年 4月生效後,全美所有跑情報機構的記者雖然都還不確定那些新規則是否可能就讓他們的消息來源「閉上嘴巴」,但他們已明顯地感受到,相關機構的官員在跟記者談話時所出現的焦慮與驚惶不安。
負責採訪機密情資新聞的資深記者說,其實在2014年3月間,國家情報總署就已下令給它管轄的全美17個情報機構的工作人員,禁止他們未經授權就跟媒體接觸。
《紐約時報》的採訪國家安全事務記者麥哲提 (Mark Mazzetti)說,這顯然是前美國國家安全署 (National Security Sgency)雇員史諾登 (Edward Snowden)洩露了政府的監聽資料之後,政府欲奮力控制情資外洩所作的新決策,新準則不但管制一般機密意件外洩,而且還擴及一切具有敏感性的政府資訊。
國家情報總署表示,這項新準則不過只是加強現有保密措施,因為有一些相關機構的離職官員可能接獲媒體的電話,要求他們就某些問題作評論,但媒體並沒遵循現有規定,在正式發表這些評論或引述前,先接受檢視。
麥哲提說,有些政府情報機構的離職官員聽說政府意圖管制他們的談話自由後,感到怒不可遏,所以現在要看這項新準則生效後,有多少離職官員會遵從它。
在「新聞週刊」(Newsweek)負責採訪情報新聞的記者史岱因 (Jeff Stein)說,他最近會晤他的情機構消息來源時,還沒有感受到這項新準則的明顯效應。
加州首府沙加緬度一家在15州擁有30家報紙的出版公司麥克西公司 (McClatchy company)裡有一位叫藍代 (Jonathan Landay)記者,採訪政府的一項「內部威脅計畫」(Inside Threat Program)多年,這項嚴格的防止機密外洩計畫旨在密切監視機構內部員工,從各種跡象中,預防出現下一個史諾登。
他說,記者總想到相關機構中去向一些官員打聽一些事件的背景消息、有什麼影響、某些決策或事務的內容等,對他們而言是基於採訪的需要,但在政府機構裡卻有不同的想法,於是在政府的嚴格控制下,記者只能透過一條官方的電話線,向一位經過授權的官員作訪問,而聽到的卻彷彿是經過審核的答覆。
那些情報機構的公共關係官員已矗起了石牆後,記者們又能怎麼能夠勸誘那些如驚弓之鳥的消息來源告訴他們一點新聞資料呢?藍代說,別忘了做調查性採訪的那些傳統方法,記者大可以在週末或晚間直接去那些官員家裡做訪問,以那種打完後就扔了預付款手機,或使用公共電話採訪,這都會比面對面的採訪更安全。